首頁>文化>

《畫人傳》~第68篇

董源的山水畫一直影響至今,他是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

董源(約910—約965),一作董元,字叔達,洪州鍾陵(今江西進賢縣鍾陵鄉)人。

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地區建立了南唐王朝,定都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享國三十八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政權。

南吳太和七年(935年),南吳睿帝加封徐知誥為齊王,並將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劃歸齊國。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誥建立齊國(徐齊)。同年十月,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齊”,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位後,繼續保境安民,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產有所發展。與同時割據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尤為昌盛。

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乘閩國內亂,出兵滅閩,俘王延政。保大九年(951年),南唐乘南楚內亂,派兵滅楚,馬希崇降。但不久,楚國故地被周行逢奪取,南唐未能鞏固所佔之楚地。中興元年(958年)李璟去帝號,稱國主,並向後周稱臣。宋開寶四年(971年)李煜去除唐國號,並請求宋廷罷除不直稱其姓名的禮遇,被宋太祖批准。宋開寶八年(975年)宋兵攻佔金陵,李煜奉表出降,南唐政權正式滅亡。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唐最盛時幅員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五百多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董源生於南唐、長於南唐,一生伴隨南唐。他是江西鍾陵(今進賢西北)人,南唐中主時做過北苑副使。北苑在建州(今福建建甌)龍焙,此地乃產茶區,茶味極佳,南唐曾置官領之,號北苑使。一說北苑即南唐禁苑,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南唐所置北苑使,乃管轄皇室園囿的官員。南唐時有北苑使善製茶,人競貴之,謂之“北苑茶”,因人得名。

南唐中主李璟嗣位之初,董源奉敕參與《賞雪圖》的繪製。《十國春秋》卷十六《元宗本紀》引《清異錄》:“保大五年元日大雪,李主命太弟以下展燕賦詩,令中人就私第賜李建勳繼和。時建勳方會中書舍人徐鉉、勤政學士張義方於溪亭,即時和進。乃召建勳、鉉、義方同宴,夜艾方散。侍臣皆有詩詠,徐鉉為前後序。仍集名手圖畫,書圖盡一時之技∶池沼禽魚,徐崇嗣主之。圖成,皆絕筆也。”

高太沖繪御容,周文矩繪太弟以下侍臣法部絲竹,董源繪雪竹寒林,徐崇嗣繪池沼禽魚,朱澄繪宮殿樓閣,圖成,曲盡一時之妙雲。李璟有《登樓賦》詩記之: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遏、齊王景逵、進士李建勳、中書徐鉉、勤政殿學士張義方登樓賦,詩云:

珠簾高卷莫輕遮,

往往相逢隔歲華。

春氣昨宵飄律管,

東風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

落勢還同舞勢斜。

坐有賓朋尊有酒,

可憐清味屬儂家。

一幅《賞雪圖》召集五位畫家合作完成,共同繪製記錄宮廷饗宴的大作,藝壇一時傳為佳話。

其中,高太沖,一名衝古。工寫貌。與竹夢松同時仕中主,為翰林待詔。嘗寫李璟貌,妙肖如真;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朱澄,工畫屋木,時稱絕筆;徐崇嗣為名畫家徐熙之孫,擅畫草蟲、禽魚、蔬果、花木及蠶繭等,“綽有祖風”;董源善畫山水,又兼工人物、龍、虎。都是一時名手,不是中主李璟之召,焉能盛會?

這些人供奉在南唐畫院,都是獨當一面的高手,見重於當朝的畫院名家。董源畫了“雪竹寒林”,描繪雪冬之景。他胸有成竹,臨陣不慌,放手對景勾畫,將積雪壓竹、叢林寒瑟的景象傳神地描繪出來。這次活動和《賞雪圖》被北宋的美術評論家郭若虛記述在他的《圖畫見聞志》裡。此時董源的山水畫在江南已享有盛譽。董源除山水外,也工人物。《十國春秋》:“相傳後主李煜坐碧落宮召馮延巳議事,至宮門巡逡不敢進。後主使趣之,延巳雲:‘有宮娥著青紅錦袍當門而立,未敢竟進。’使隨其諦視之,乃八尺玻璃屏畫夷光於上,蓋源筆也。”

宋人蘇易簡在《文房四譜》卷三《紙譜》中記載:“黟、歙間多良紙,有凝霜、澄心之號。復有長者,可五十尺為一幅。蓋歙民數日理其楮,然後於長船中以浸之,數十夫舉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節之,於是以蒸籠周而焙之,不上於牆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勻薄如一。”李煜精選皖南宣紙、在南京特設局令承御監造和創制加工成珍貴宣紙,貯藏於南唐烈祖李昇節度金陵時晏居、讀書、閱覽奏章的日常活動場所“澄心堂”,故而稱之為“澄心堂紙”,是一種“熟宣紙”,亦稱蠟箋。

《京口耆舊傳》記載:“李後主少時遣人於廬山爽皚地為精舍,極一時林泉之勝,既成,命宮苑使董源以澄心堂紙寫其圖來。”董源接受後主之命後,在廬山用“細白光潤,冠於一時”的澄心堂紙,在廬山精舍首開寺畫山水風景。董源將五老奇峰、雲煙蒼松、泉流怪石和庭院別墅巧妙地繪入一圖,將山泉林園勝景融為一體。李後主觀後,稱讚不絕,愛不釋手,命人掛在臥室裡,朝夕對畫觀賞,猶如長居廬山中。由此可見董源構思的巧妙和寫景藝術的高超。“澄心堂紙”經董源山水畫作品的傳播,更是譽滿神州,名聲大振,一直影響至今。

董源大約在965年左右去世,即他去世時,宋已立國,南唐還未破,所以他自始至心終都是南唐人。前人記載說他入過北宋畫院,無依據、無記載。況且,975 年,宋人攻陷金陵,李後主降時,董源已經不在了。五代是從907年朱溫滅唐起算,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為止,五代宣告結束。還存在的諸如南唐,是殘存的地方政權,不具有合法性,所以,這一時間內的風華人物、故事都算在宋朝了。而事實是南唐李煜,仍然苟延殘喘了十五年。

董源是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與李成、范寬,並稱“北宋三大家”。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宋人稱許董源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有李思訓風格。董源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他的這一畫法,一直影響至今,一千年來,幾乎山水畫家無人能逃脫他的藩籬。董源山水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後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米芾說董源:“平淡天真,唐無此品。”

董源善畫,皴法狀如麻皮,後人稱為“披麻皴”。山頭苔點細密,水色江天,雲霧顯晦,峰巒出沒,汀渚溪橋,率多真意。善用水墨繪煙雲溼潤的江南山水,他的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

存世作品有《瀟湘圖》卷、《夏山圖》卷、《夏景山口待渡圖》卷、《溪岸圖》、《平林霽色圖卷》 、《龍宿郊民圖》及《洞天山堂圖》、《寒林重汀圖》等。

《瀟湘圖》畫的是江南景色。畫中山巒連綿,雲霧暗晦,山水樹石都籠罩於空靈朦朧之中,顯得平淡而幽深, 蒼茫而深厚。此畫以花青運以水墨,清淡溼潤,山石用筆點染,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顯得渾厚滋潤,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鬱鬱蔥蔥得以表現。

《夏山圖》構圖從高遠取景, 整幅重嵐疊岡, 淵渚煙汀, 樹木華滋、牛群放牧, 一派江南山鄉氣象。畫中樹木、山石, 全用墨點簇皴而成, 樹木濃重厚實, 有蔥鬱繁茂之感, 山石用雨點皴法, 幹筆、溼筆、破筆、濃淡相參, 極盡變幻莫測之奇。

《夏景山口待渡圖》描寫江南夏天景色。起首處水面浩渺,扁舟隱現,並且沙坡剔細草,塌下溪流縈繞,佈景空靈。該圖山勢重疊,緩平綿長,植被豐茂,水汽若蒸,岡巒清潤,林木秀密,構思精細,設色雅淡。技法上以披麻皴為主,多用苔點,色彩淡雅,為典型的江南山水。

《龍宿郊民圖》描繪了居住於江邊山麓的民眾慶賀節日的情景。該圖在色彩的運用上也別具特色,作者將墨與青綠巧妙地合為一體,墨色和青綠色相得益彰卻不相礙。作者用墨筆勾勒渲染後,在坡面峰巒等處略敷青綠,頗有鬱鬱蔥蔥,草木繁茂之意。

盧秀輝有《贊董源》一首,句雲:

立身在儒教,

沉浸不肯歸。

當年賞雪圖,

萬物託山依。

不從江南出,

恨鵬傍地飛。

峰巒晦明色,

風動振紫衣。

1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時間留下了什麼?一眼萬年的敦煌莫高窟,還有一滴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