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文:一方一言

有著上下5000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凝聚著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有的是透過建築工藝流傳下來的,有的則是透過精神文化傳承下來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由於展現了民族精神而熠熠生輝。不得不說,古代勞動人民都是極具有智慧的。有了文字,他們就將社會變遷記錄下來,但沒有文字的時候,他們就將這些社會現象編成了歌謠,透過口耳,一代代傳承下來。

在山東,河南等地區都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這句歌謠直面地牽引出歷史上一個有名的事件——“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

看似平淡無奇的民謠,卻凝聚了中華民族在遷移過程中的精神以及對於家鄉的懷念,為什麼在許多不同的地方都唱著同一個歌謠呢?在以前通訊設施不完善的時候,都大半個中國是如何做到統一的呢?其實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人口的遷移。

1、元末明初的社會大遷移

人口遷移指的是人們大規模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居住下來,並在此形成自己的文明歷史。關於上述我們提到的山西洪洞的遷移,還得從元末明初開始說起。

在每一個朝代臨近結束的時候都不免一場場動亂,元朝末年,社會動亂,農民起義不斷增加,元朝政府的不斷鎮壓,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眾帶去了極大的災害,緊接著,自然災害頻發,百姓孤苦伶仃,生活無依。後來,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結束了這一切混亂,但是百姓死傷,無數村莊成為廢墟已是不可逆轉。

與中原的動亂相比,山西一些偏遠地區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社會更是穩定繁榮。哪個百姓不向往安定的生活呢?因此開始舉家遷移,從動亂地區流動到山西這種穩定的地區,這時候山西人口不斷增加。

明朝建立初,由於中原地區的人口下降,糧食產量也不斷減少,政府不得不將許多路府(市縣)降級。勞動力短缺,大片土地荒蕪,財政收入的減少不斷威脅著明王朝的統治,這時候朱元璋就提出了相關策略,要將人口稠密的地方向人口稀疏的地方進行遷移,因此採取了移民屯田的政策。

根據當時的歷史記載,明朝歷五十多年的時間裡,共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遷移,可以說這是歷代朝代由政府組織最大規模的遷移了,山西作為人口稠密的省,自然是是首當其衝。

2、築滿老鸛窩的大槐樹

這是政府的政策,百姓不得不遵守,可是又有誰捨得離開?這片土地呢,為了不忘卻家鄉往外遷的山西民眾,自發編起了歌謠,希望留住這份思鄉之情。

在往外走的時候,他們看著那棵老槐樹,看到樹枝間的老鸛發出一聲聲哀鳴,就像在哀嘆他們這些離開故土並且永遠不能返回家鄉的人群,為了讓自己的後代永遠記住這片土地有朝一日能夠落葉歸根,找到自己的老家。百姓就編了歌謠,並說到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但大家都是從同一片土地上走出去的,要相互照顧。

在明王朝所制定的移民政策中,如果一家老小能夠一起移民的話,那從某種角度而已,一家人還是團聚在一起,那也就沒有這麼多的悲傷了,可是在明王朝所制訂的移民政策之中,是這樣子規定的,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這也就意味著,四口人家只能留下一個人在原來的土地上。除此之外,還規定同姓同宗者不能遷居在同一個地方。這就意味著,不同種姓的人群,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將會被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家族宗祠概念將被人們淡化,這種以血緣家庭為倫理的綱常似乎被打破。不過看到這兒估計也能理解,在今天中國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姓氏,零零散散地匯聚成一個大家庭,至於氏族同宗,或許早已在歷史的洪流中埋沒。

由於政府有計劃的移民,使原先土地荒蕪,人口稀少的中原地區得到了恢復,這種做法也平衡了各個省市的人口分佈,是比自然繁衍更為迅速有效的社會勞動力的增加。這種做法對於政府而言是好的,對於長遠的社會而言也是極為有利的,可是對於百姓之間,卻是極為殘酷的。

3、洪洞大槐樹修建遺址

在後來人們社會的發展中,山西移民的觀念是深遠且沉痛的,每每提到這一詞,人們的回憶當然感受便是家族與家族之間的隔絕。

一個朝代的興衰便是農民百姓遊蕩遷移的日子。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從陝西打到北京,後來進入山西洪洞,進入山西洪洞之後,李自成手底下的幾個士兵,回到了家鄉,而他們共同的記憶情感,便是那大槐樹老鸛窩底下的人;大槐樹的遷移事蹟以及人們的思鄉廣為流傳,但是在洪洞這個地方,人們卻沒有修建過遺址,直到民國初年洪洞當地的鄉紳才出資修建大槐樹遺址並將曾經的事蹟撰寫成書稿,這時候,才有了具體的文化載體。幾代人的思想感情,幾代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到了這時,才有了具體的文化載體,幾代人的傳承 幾代人共同的思鄉終有了見證。

這個遺址建立起來後,也很快的得到了不同地區人們的認同。軍閥盧永祥南下時,做帶領帶軍隊一路燒殺搶掠,但是到了山西洪洞這個地方,看到了大槐樹遺址,竟也勾起了人們的感情,出於對於先人的尊敬,竟沒有一個人犯上作亂。

幾代人的思想感情,共同的價值認同,經過一顆老槐樹而流傳下來,這是一種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認同,社會的發展,少不了這些當年背井離鄉遷移的人們。

參考資料:《明史》《洪洞古大槐樹志》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2020年的閱讀:那盞燈,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