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普通話是胡語之說,近幾年來有些甚囂塵上,也有很多人認同。

但這是不對的。

胡語是什麼語言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胡語就是胡人的語言。

“胡人”這種稱呼我們今天聽起來好像是漢人對少數民族的蔑稱,其實並非如此。

漢人早期對文化相對落後的民族稱呼為“蠻夷”、“戎狄”。漢人居“中國”,外有四夷,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胡人最早是指中國北部的蒙古高原地區的遊牧民族。北亞民族語言中“胡(hun)”是“人”的意思,戰國時期就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說明這個稱呼很早就有。秦漢時期這些部族統一之後,漢人稱呼他們“匈奴”,但是他們自稱為“胡”,可見並無貶低歧視,只不過是部族代稱。

前秦羌族姚萇舉兵叛亂並俘獲苻堅,他在索要傳國玉璽時被苻堅怒斥:“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無汝羌名”。苻堅是氐人,他自稱為“胡”,當然不會有貶義。

到後來,胡人就逐漸成為對北方異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

胡語是中國古代的西域語言,或混同梵語。

它也是不同時期西域各民族語言的混稱。

秦漢之時,稱匈奴為胡,故以匈奴語為胡語。

東漢以後,廣指外夷為胡,包括高昌、焉耆、龜茲、于闐、月氏、大夏、罽賓、印度等,因而泛稱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為胡語。

南北朝至隋唐,特指粟特住民為胡,以粟特語為胡語。

佛教進入中原後,兩晉時期佛學人士在翻譯佛經的時候,指梵語為胡言、胡經。又創造出所謂“老子化胡”,實際上也是指創造、傳播佛教的人為“胡人”。南宋平江景德寺僧法雲編著《翻譯名義集》中有云:

胡梵音別,自漢至隋,皆指西域以為胡國。唐有彥琮法師,獨分胡梵。蔥嶺已西,並屬梵種。鐵門之左,皆曰胡鄉。

這個時候就有了胡、梵的區別,但是在東漢之前,胡語、梵語是混同一家的。

但總的來說,胡語是指西北區域的民族語言,而這些語言和漢語是完全不同體系的。

胡語相對於漢語,是一門外語。

普通話的定義比胡語小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

其實普通話只是規範發音,所用字形、字義、語法結構和其他發音的漢語沒有不同。

換句話說,普通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是全國通用的漢語體系上的發音規則,和普通話位置對等的只能是美式英語、英式英語這種在某個區域通用的,為了方便交流統一的語言發音規則,而並非某種語言本身。

與胡語對應的是漢語,英語、法語,包括髮音、文字、語法的語言體系。

而與普通話對應的只能倫敦口音英語、加州口音英語,印度某種官方語言。

普通話,實際上就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只不過被定為官方語言,全國通用,從而在重要性上超越了其他方言。

普通話是在北京話的基礎上規範而來,自然就夾雜了北京話這種方言的很多內容,而滿清統治了北京那麼多年,相對於漢語來說,就是一種文化的插入,肯定會為漢語不斷增添了新詞彙和方言變化,但是並沒有動搖漢字的體系,哪怕是音韻的根基。

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的普通話能夠暢通無阻、有節奏、有韻律地朗讀大部分古詩的原因所在。

漢字文化從沒斷代,外來語言只是擴大漢語詞彙量

漢字發音雖然有方言的區別,但是本身體系從未發生斷裂、滅亡。我們的漢字只是在字形上不斷簡化、字義上不斷精緻化、在發音上不斷微調,但是從來沒有發生過根本的顛覆。

外來語言能夠做到的,做得最多的也就是為漢語新增新的詞彙——這些詞彙所代表的意思必然是新生的,有新造詞語的確實需要。比如吉普車,就來自英文的“jeep”,這類例子太多了,因為這類東西原來中國沒有,漢語中沒有相對應的字詞,所以就必須新造,所以必須不斷擴大漢語本身的詞彙量。

這些新詞的數量是巨大的,但是會不會動搖語言系統的基礎(字形字義語法)呢?

絕對不會。

比如咱們去東北,聽的是東北普通話,咱們去湖南,聽的是湖南普通話。方言給人的語言發音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我們即使在使用普通話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會帶入地方語言特色。比如福建人、湖南人的“hu”、“fu”難分,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我們稱之為“塑膠普通話”。這並不影響交流的,反而會有些喜劇色彩在裡面。要是完全聽不懂,那就一點都不好笑了。

從語言方面來看,普通話只是中國人使用最多的一種帶有官方性質的方言。

說普通話是胡語,其實就和說普通話是英語一樣,是個對比層級錯誤的笑話。

漢語本身的傳承性,保障了大部分發音並不走樣,讀我們本民族文字的詩文,當然依舊是朗朗上口,韻律十足了。

第一是漢字語言的承續性,第二就是流傳下來的古詩文都是音韻精品。

當然最重要還是第一點。普通話就是漢語,只是發音和非北京地區的其他方言差別很大,其實普通話和北京話也是有區別的,就在於去除了地方特色。

在同樣的語言體系之下,普通話和粵語比較起來,粵語讀古詩文更有韻味。這是因為粵語是宋元時期被北方語言擠壓到南方的中原口音,用來閱讀同語言、同發音的唐音宋調,當然是更加合適了。

但是你要拿真正的胡語來讀古詩,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我們把古詩翻譯成英文,必然會丟失中文韻律。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假設條件出了錯誤,普通話是當代漢語官話,是漢語(文字、發音、表意),而絕對不是“胡語”。

別被一些專家忽悠瘸了。

有些人就是喜歡誇大其詞、製造矛盾。近來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漢字繁簡體之爭,各地語言發音正統之爭。

一旦很多東西被附上民族屬性,就會有很多人失智。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能被大多數人聽懂的,就是未來。

文字是用來記錄的。更簡潔、更精確,就是更好。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墓室半扇石門神秘失蹤,是不是盜墓賊所為?考古專家一語道破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