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
神童:小時了了,大亦可佳孔融幼年時期就與眾不同,可稱得上是神童。十歲的時候,他跟隨父親去京城。當時河南尹李膺比較清高,不隨便接待一般計程車人及賓客,吩咐守門人:若非當世名人及世交,一律不得稟報。孔融很想見李膺,就來到他的府邸,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君的世交。”於是,守門人便進去通報,李膺邀請他進去。孔融進入府邸,李膺就問:“你的祖先父輩和我有什麼情誼呢?為何說我們是世交?”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因道德、仁義相同而成為師生朋友,那麼,我們應該就是延續多少代的世交了。”在座賓客無不驚歎孔融的答話!不久,太中大夫陳煒前來,人們把此事告訴他。他卻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回答:“聽您這話,想必您小時候不夠聰明吧!”李膺聽後哈哈大笑,誇獎孔融:“你將來一定能幹一番大事!”【此事,說明孔融聰明、反應快、有膽識、善辯論】
篤行孝道,生性好學孔融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因為過度悲傷,他健康受損,依靠別人扶著才能站起來。為此,州郡鄉里的人都佩服他的孝順。他生性好學,既能夠博覽群書,又能夠掌握經典書籍的精要。
孔家:繼承發揚儒家思想的楷模我們以前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謙讓有禮。是的,孔融不愧是孔夫子的後人,家風家教都很好,他一家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當時,有一個叫張儉的人(山陽人)得罪了中常侍侯覽,侯覽便陷害並準備逮捕張儉。張儉因為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交情,就逃到孔家,恰好當時孔褒不在家,而孔融在家。張儉看到孔融年齡小(孔融當時十六歲),就沒有告訴他實情。孔融見張儉面帶焦急之色,就說:“雖然我哥哥不在家,但我就不能做主嗎?”於是,張儉就暫時住在孔家。
後來此事洩露,當地很多官員受到逮捕;由於張儉已經逃脫,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獄。當地郡縣官吏不知道誰犯了罪。孔融說:“是我留他住在我家的,是我犯罪。”孔褒說:“那個人是來求助我的,不是我弟弟的過失,是我犯罪。”見此,官吏無法判斷,就只好去問孔氏兄弟的母親。孔母說:“家中之事是長輩做主,所以犯罪的是我。”就這樣,孔家一家人都爭著承擔死罪。郡縣官吏感到疑惑,不好判斷,只好將此案上報朝廷定奪。最後,皇帝下詔判決孔褒一人有罪。此後,孔融美名遠揚,州郡送來任命文書,但孔融沒有接受。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是多麼有用、高深: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融一家人品德修養都很高,有好處的時候,都是相互謙讓;有過錯的時候,都是相互爭搶。這樣,一家人怎麼能不和諧相處?兄弟姐妹之間怎麼能搞不好關係?而我們現在呢,很多家庭搞不好關係,一個重要原因和表現是,不懂得尊重、謙讓,有好處的時候都去爭搶,有過錯的時候都相互推諉甚至指責,如此怎能搞好家庭關係?所以,現在人應該多學學孔融那家人的做法,這就是孔子所強調、倡導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孝悌。比如,孔子在《論語》中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品德是才學技藝的前提和基礎。《禮記·禮運》裡面說:“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為官正直,不附權貴後來,司徒楊賜徵召孔融到他的司徒府任職。孔融檢舉揭發了很多宦官的親戚族人。尚書因為畏懼宦官,就召孔融前去詰問,孔融一一陳述貪官的罪惡,義正辭嚴,毫無阿諛奉承之態。河南尹何進晉升為大將軍,楊賜派孔融帶著名帖去祝賀。可孔融進入何進的府邸後,沒有等待通報,就奪回名帖,留下彈劾奏章而返回。何府人員都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想派刺客去刺殺孔融。不過,有人勸說何進:孔融名氣很大,如果殺掉他,其他的豪傑之士都會遠去;不如以禮相待,顯示大將軍的寬廣胸懷。於是,何進恭敬請回孔融。後來,孔融遷升侍御史;因與中丞趙舍意見不合,託病辭官回家。
後來,孔融任司空曙部門負責人、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董卓專權,廢少帝而改立獻帝。因此,每當有機會,孔融就發表匡正國政的意見。他的正直,觸犯了董卓的心意,便被轉任為議郎。當時,北海郡是黃巾軍侵擾的要塞。於是,董卓提議讓孔融擔任北海郡太守,目的是報復孔融。
與黃巾軍交戰失利孔融到北海郡赴任,一方面施行仁政,一方面防備黃巾軍。孔融與黃巾軍交戰失敗,情急之下,只好派太史慈向劉備(平原相)求救。劉備大為驚奇:“孔北海竟然還知道天下有我劉備?”於是派三千兵馬去援救,黃巾軍才潰散而去。
此時,袁紹、曹操的勢力正強盛,孔融保持中立,沒有依附於任何一方。當時有個叫左丞祖的人,勸說孔融應當結交一方勢力。孔融深知袁紹、曹操這樣的人,最終要圖謀漢朝政權,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汙,所以一怒之下就把左丞祖殺了。
孔融自恃氣節清高,立志要平定國難,但他志大才疏,最終沒有成功。後劉備推薦他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青州受到袁譚的圍攻。雙方激戰從春天一直到夏天,孔融這邊只剩下幾百人。當時,雙方箭如雨下,兵器相接就像密針縫紉。但孔融卻照常讀書,談笑自若。晚上,城池陷落,孔融逃奔東山,但其妻兒被袁譚俘獲。
正義的代表,屹立漢家廟堂漢獻帝遷都許昌後,朝廷任孔融為將作大匠,然後又任少府。每當上朝議事的時候,孔融都引經據典來發表意見,其他公卿大臣都是列名附議。曾經,馬日磾(太傅)奉命出使山東,但當他到達淮南,多次對袁術表達投靠之意。袁術輕視侮辱他,奪去他的符節;馬日磾想走,袁術又不準,想讓馬日磾做自己的將帥。馬日磾感到悔恨,最後吐血而亡。馬日磾的靈柩回到朝廷後,朝廷想為他舉行隆重的喪禮。對此,只有孔融獨自上書,認為馬日磾作為朝廷使臣,本應不屈不撓,卻想投靠奸臣袁術,不追究他也就罷了,不可為他舉行喪禮。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後來,很多人提議恢復殘害肢體的酷刑,孔融上書認為不可,引經據典。朝廷又採納了他的意見,沒有恢復肉刑。荊州牧劉表不向朝廷上交賦稅,還有許多非法的舉動,後來竟然模仿帝王的禮儀。漢獻帝下詔公開譴責此事,孔融上書認為應當予以隱諱而加強防務。漢獻帝的兒子劉馮、劉祗相繼死去,想為他們舉行四季祭祀,徵求孔融的意見。孔融認為不可,不符合禮制及先例。
得罪曹操,慘遭殺害曹操攻打屠殺鄴城,袁紹家的婦孺很多受到欺凌,曹操的兒子私下迎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曹操討伐烏桓;莊家不收、戰事不斷,曹操上表要求制定禁酒令……對此,孔融都寫信給曹操,對他進行諷刺、侮辱。曹操害怕孔融的這些言論流傳出去會對自己不利,非常害怕;但由於孔融的名聲太大,曹操只好容忍。
所以,曹操怨恨孔融。後來有人為了迎合曹操的心意而奏請罷免孔融的官職,給他捏造了罪名。於是,曹操命人誣告孔融。朝廷批准了這些奏摺,孔融被捕入獄,後被處死於街頭,時年五十六歲,其妻子兒女也被殺。當時,孔融的女兒七歲,兒子九歲,因為年幼寄養在別人家,得到保全。孔融被抓走的時候,兩個兒女正在下棋,沒有起身。鄰居問:“父親被抓走了,你們作為子女,怎麼不站起來呢?”他們回答:“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主人給他們喝肉湯,男孩因為口渴就喝了,女孩說:“今天有這樣的災禍,又能活多久,還有什麼心情去喝肉湯呢?”於是,男孩大哭起來,不再喝湯。有人把此事告訴曹操,曹操把他們兄妹二人也殺了。當官府的人來抓他倆的時候,妹妹對哥哥說:“要是死後還能知曉事情,就能見到父母了,這不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嗎?”於是,兩個小孩伸著脖頸接受砍頭行刑,面不改色,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他們感到可憐。
魏文帝推崇,史學家稱讚後來,魏文帝非常喜歡孔融的文才,常常感嘆:“孔融的才華,足以與揚雄、班固齊名並列。”孔融一生創作的詩、文章等作品共有二十五篇。
孔子銅像
參考資料
《後漢書·孔融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