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紅線女和芳豔芬,兩人的祖籍都為江門,她們同時出道。上世紀30年代,紅線女和芳豔芬在壽勝年粵劇團一起從藝、一起登臺演出。活潑可愛、為舞臺而生的兩人被譽為該團一對美麗“小宮燈”。多年過去了,她們分別創作的紅腔和芳腔都成了粵劇唱腔流派當中影響深遠的主要流派。她們都是粵劇的標誌性人物,嶺南文化藝術的兩大瑰寶。

首先介紹一下紅線女。論地位,與祖國甘苦與共的紅線女完全能稱得上嶺南演藝文化界的第一人,看她逝世時的規格便知了。紅線女(1925年12月25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鄺健廉,出生於廣州西關,開平水口鎮人,名符其實的西關小姐。紅線女從小便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蓮為師,便由舅母取名小燕紅,1939年春節,在勝壽年班首次登臺演出,在澳門清平戲院上演的粵劇《六國大封相》中飾演宮女。

剛出道時,她主要扮演丫頭、宮女等不起眼的角色。1940年,勝壽年夏季歇班期間,她臨時加入“靚少鳳”主持的鳳凰劇團,經靚少鳳提議,她改藝名為“紅線女”。1942年,他參加馬師曾的“太平劇團”、“抗戰劇團”作為第二花旦赴廣西演出。1943年7月,在廣東肇慶演出期間,紅線女頂替因病不能演出的藍茵在劇目《軟皮蛇招郡馬》中扮演李亞仙一角,從此成為馬師曾劇團的正印花旦。

紅線女以粵劇傳統花旦唱腔為基礎,借鑑話劇、歌劇、電影,融入了京腔、崑腔演唱藝術和西洋美聲技法唱腔,而開創“甜、脆、圓、潤、嬌、水”的獨樹一幟的“紅腔”。她的唱腔音色既不失清脆,同時又兼具寬厚深沉的特質,紅線女聲音天賦條件極好,音色明亮圓潤,聲音高而不覺尖,亮而不顯單薄,高低自如,嗓音清脆甜美,音域寬廣。

紅線女具有如此高的地位除了她的藝術成就之外,她還是與祖國同甘共苦的愛國藝術家。從抗日戰爭時期跟隨“抗戰劇團”四處為抗日做宣傳。到1951年,特意從香港回到廣州參加抗美援朝大集會義演。1955年,她決心捨棄她在香港的功名利祿而回到祖國投身於國家的藝術建設當中。她還到過朝鮮戰場、越南戰場慰問演出。

再說一下芳豔芬,芳豔芬生於1922年出生於恩平縣東成南坑瓏村的一個農家,原名周仕東。3歲時,她的父親周瑞強因家境困難,把她送給鄰鄉歇馬村梁簪姑撫養,改名梁燕芳。1925年,梁燕芳隨養母移居廣州。隨後,她跟隨鄰居是粵劇老師傅王九學戲,從此,她走上粵劇藝壇,取藝名為“芳豔芬”。芳豔芬10歲進入著名的國聲劇院,11歲便與紅線女進入勝壽年粵劇團。此後,她隨名伶衛少芳、馬師曾等邊學邊演。

一次,沖天鳳、韋劍芳、紅衣女等組班往港演出,她任第三花旦。上演第四晚,正印韋劍芳失場,恐影響觀眾情緒,臨時由芳豔芬代演。一出場,大受觀眾讚賞。不久之後,羅家權組織周豐年班下鄉演出,用芳豔芬為正印花旦,自此名氣更大,譽為聲甜靚女。她從16歲開始,便擔當了省港名班正印花旦,成為粵劇新秀。

抗戰勝利後,白玉堂組班,正式請芳豔芬擔當正印臺柱,從此奠定了她的藝術地位。 1953年,芳豔芬30週歲剛過,就被香港觀眾推崇為粵劇“花旦王”。 1959年,芳豔芬與香港名醫楊景煌結為伉麗,婚前,她曾在香港利舞臺作告別演出,以謝戲迷。芳豔芬退出舞臺後還不斷熱心推廣粵劇藝術,並鼎力支援慈善事業。1991年,芳豔芬與紅線女再次同臺演出,堪稱省港粵劇界一大盛事。

芳腔的特點在於“氣息好,腔線更純、更精緻;聲音更完美、典雅、貴族”,嗓音自然,在於其“味”,引起聽者想象。她在發音時輕抒輕收,從不會竭聲以盡揚,形成了欲揚先抑,欲擒故縱的發聲方法,其腔線如蛇之蜿蜒, 時隱時伏。

2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鬼谷子:5句話讓你看透世事,學會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