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傅雷夫婦雙雙離世。十幾年後的一天,上海音樂學院在一間裝掃帚等雜物的小屋裡發現了傅雷的遺物,裡面竟有遺失多年的傅聰回信!從此,《傅雷家書》不再是傅雷一人的獨白,父子終在書中團聚。這部書亦終於完整。
父子二人在鋼琴邊
奇蹟般“生還”的傅聰回信
舊版的《傅雷家書》沒有父子對談,只是一位父親的獨白,因為沒有收錄傅聰的回信。非常遺憾,傅雷的許多話,我們不知道他因何而發,傅聰一方的情況也只能在字裡行間猜測和想象。
從1954年直到1966年的十餘年間,傅雷夫婦和傅聰通訊數百封。傅雷夫婦非常細心,兒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點內容則分類抄錄成冊。
然而,傅聰的信在“文革”中遺失了。
1966年夫婦二人含冤與世訣別,家產盡數被抄。他們寫給傅聰的信都在國外傅聰那裡有留存,而傅聰的回信則未能倖免。
傅雷夫婦
十幾年後的一天,上海音樂學院通知作家葉永烈,在一間裝掃帚等雜物的小屋裡發現了傅雷的遺物,包括照片和檔案,裡面竟有傅雷夫婦抄錄的幾冊傅聰回信。
傅聰得知此事,卻堅決不同意發表這些信,因為自感年輕時思想和文字過於稚嫩,無法與父親相提並論。直到十多年後,年逾古稀的傅聰終於點頭。
至此,《傅雷家書》中的父子終得團聚。這部書亦終於完整。
父母與傅聰在書房(一九五六年夏)
傅聰演奏的斯卡拉蒂k32來自譯林出版社00:0001:26
先做人,再做藝術家
金庸先生評論《傅雷家書》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這句評語很中肯,因為它一語道破了傅雷教育兒子的基本精神。傅聰於1954年遠赴波蘭求學。臨行前,傅雷給他的叮囑是:“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父親(一九六一年秋)
閱讀《傅雷家書》,你會發現傅雷一方面和我們的父母一樣,嘮叨、牽掛、敏感、苛求、大事小事都不肯放心,另一方面,他又和絕大部分父母不同,他有著超凡的悟力、淵博的學識、澄明的人生哲學,他不只是詢問、敦促、鼓勵,而是用這一整套深厚的修養來愛和培養自己的孩子。在家信中,他們談音樂,也談人生之真,談中國人的境界,談古典詩詞,談愛情與婚姻,談金錢觀,談生活的藝術。
從傅聰寫給父母的回信中可以看出,父親從他年少時就給予他的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使他更擅長把握肖邦這位最有詩人氣質的作曲家的神韻。他說,“熟讀後主詞”,就發現了肖邦的精神。他說,舒伯特就像陶淵明,莫扎特就像賈寶玉加孫悟空。非常穿越的類比,但恰恰印證了文化與文化間深層的會通,以及不同藝術的殊途同歸。
倫敦,傅聰凝視著自己在歐洲首次登臺演出的海報。
在中國鋼琴家中,傅聰可以說是最有成就的一位。他對肖邦的演繹震驚了波蘭人,他們認為他甚至超越了波蘭自己的鋼琴家。
傅聰在波蘭華沙為比賽做準備(一九五四年)
下面是傅聰演奏的一首肖邦夜曲。
Nocturne In F Sharp Major, Op. 15, No. 2傅聰 - Fou Ts'ong Plays Chopin
父親說
傅雷從未鼓勵傅聰做一個鋼琴演奏的專家,而是主張首先為人真誠,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在文學、哲學、繪畫、雕塑以及音樂中涵泳琢磨,獲得一種通學,進而浸潤至人生,成為一個通人(即金庸所講的“中國君子”)。
人生
我認為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瞭解,日後仍會了解的。我一生作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
世故
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
愛情
熱情是一朵美麗的火花,美則美矣,無奈不能持久。希望熱情能永久持續,簡直是愚妄。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撫躬自問,自己又完美到什麼程度呢?
文化
東方的智慧、明哲、超脫,要是能與西方的活力、熱情、大無畏的精神融合起來,人類可能看到另一種新文化出現。
藝術
大多數從事藝術的人,缺少真誠。因為不夠真誠,一切都在嘴裡隨便說說,當作唬人的幌子,裝自己的門面,實際只是拾人牙慧,並非真有所感。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
迴歸人生
別為了音樂的藝術而拋荒生活的藝術。藝術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
看這些格言式的文字,真難想象是在家書中寫出的。這些從未想過要公開發表的文字,完全是毫無矯飾的父子間的對談。
完整的《傅雷家書》
1. 傅聰回信。家書本是傅聰和父母相隔萬里的情感交流,如果少了傅聰的呼應,《傅雷家書》便成了獨白,而許多內容都變得無從理解。有了傅聰回信,《傅雷家書》變得更完整更好讀更有趣。
2. 傅家照片及傅雷家書墨跡。
3. 樓適夷序言。作家樓適夷是傅雷最好的朋友之一。《傅雷家書》第一版推出時,三聯書店請他作了一篇序言,名為《讀家書,想傅雷》,交代家書的背景,回憶傅家的往事,解讀傅雷的思想世界。
4. 金聖華譯註。金聖華女士是著名翻譯家,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教授,也是傅雷先生生前好友。傅雷家書中為表達一些微妙的意思,經常不得不使用英法文詞語。為方便讀者閱讀,金聖華教授將這些外文詞翻譯成中文,以括號形式標註在原文後面,譯文靈活而貼切。同時,在有必要加註釋幫助理解的地方,她都精心加了腳註。
5. 英法文家書中文版。傅聰和大音樂家梅紐因的女兒彌拉結婚後,傅雷家書每次都寫兩封,一封中文給傅聰,一封英文或法文給彌拉。這些信是結合生活講生活的,是傅雷人生智慧的生動表述。這些英法文家書在編入《傅雷家書》時,請金聖華教授譯成了典雅流暢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