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今天開始每天分享一首《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張九齡的《感遇·其一》,張九齡的《感遇》一共有十二首,《唐詩三百首》中選擇了第一首和第七首。今天,分享第一首。

感遇·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註解】

感遇,感,感慨;遇,遭遇。因遭遇而感慨。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蘭,即蘭草。喻指高潔的品格。葳蕤(wēi ruí),《字典》:蕤,需佳切,音甤。形容草木茂盛。華,通花。古人並稱“蘭桂”,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賢人。皎潔,明亮潔白。春天裡的蘭葉生長茂盛,秋天裡的桂花明淨清新。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欣欣,草木茂盛。生意,生機。自爾,自,各自;爾,如此。春秋二季,蘭桂花葉繁盛,生機勃勃,讓春秋從此稱為最為美好的季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林棲者,即山中隱士。聞,聽聞。風,仰慕蘭桂芳潔的風尚。坐,因。悅,愛、賞。誰能想到棲居在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蘭桂的芳香而心生喜悅和愛慕。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本心,指草木與根的心(莖幹),這裡指天性。美人,指前句的林棲者。即山林隱士。蘭桂綻放,各吐芬芳是天性使然,並非為了取悅於人,讓人摘取欣賞。

【鑑賞】

《感遇》這首詩,採用比興的手法,抒寫不平。這首詩遠承魏晉傳統,阮籍的《詠懷》之歌,陳子昂的《感遇》也是如此,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此詩是張九齡被貶後所作。唐玄宗晚年沉溺聲色,疏於朝政。身為宰相的張九齡上書勸諫,引起玄宗不悅。朝中小人趁機誹謗、排擠、結黨營私。張九齡對此不滿,有一天,唐玄宗命高力士拿白羽扇賜給張九齡,這表白張九齡像秋扇一樣被捐棄了,不久張九齡被貶為荊州刺長史。

張九齡託物寓意,借用蘭桂吐芬芳不求美人折,比喻自己“佳節”自賞,不求人知的高尚情操。

詩的前兩句用春天的蘭葉和秋天的桂花這兩種高雅的植物,展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的特徵。

三四句承上啟下,貫穿全篇,是全詩的核心所在。蘭桂在最美好的季節裡花繁茂盛,展現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五六句即承又轉,開出新意。“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的感覺。蘭桂的香氣,博得山林隱士的喜愛,蘭桂的花繁葉茂被隱士們看到了,紛紛跑來欣賞。

蘭桂展現自己最美好的本質是因為有人來欣賞它們嗎?最後兩句是主旨所在。蘭葉到了春天自然就會枝繁葉茂,桂花到了秋天自然就會皎潔盛開,芳香四溢,它們並不是為了別人的欣賞而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開。

這首詩圍繞蘭桂佳節而生,借物喻人,表達了超凡脫俗的情懷,闡釋了人生哲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詩結構分明,語言自然而貼切,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

草木皆有自己的本性,有時候不求“美人折”或會使我們心情愉悅,重新煥發青春的自我。

3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2020個人閱讀過的年度好書《在耶魯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