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古派巨靈針灸,尊從《黃帝內經》《難經》等古中醫經典

本文前半部分為《黃帝內經·靈樞經》原文,下半部分為黃貴生老師(古派巨靈針灸傳承人)的解讀。

黃帝內經·靈樞》

黃帝曰:滎俞與合,各有名乎?岐伯曰:滎俞治外經,合治內府

黃帝曰:治內府奈何?岐伯曰:取之於合

黃帝曰: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胃合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

黃帝曰:取之奈何?

岐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豎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經者,揄申而從之。

黃帝曰:願聞六府之病。

岐伯答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跗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即洩,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脛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黃貴生老師

黃貴生老師解讀:

這一段,說清楚了,臟腑裡的腑,病分二種,一種是病在經脈,一種是病在腑,當然還有一種,上面沒有說,就是經脈也病,腑也病。

經病呢,刺滎穴和俞穴;內腑病了,刺合穴。然後說清楚了,各腑的合穴是什麼。什麼樣的體位去取合穴,各腑病的情況會怎麼樣,怎麼辯證都說的很清楚。

這裡說一下各合穴的循經傳導,即是你刺這些合穴的時候,應該有的氣脈傳導感應。

刺上巨虛,神應針捻針行氣法,氣足的話,可以感到氣沿胃經上行,在乳中線鎖骨下緣向外上方行走,經肩髃穴通入手陽明大腸經;刺下巨虛,神應針捻針行氣法,同樣的,如果氣足,可以感到氣沿胃經上行,在乳中線鎖骨下緣向外上方行走,經肩前部向上後,再向下繞肩,經臑俞穴通手太陽小腸經。這兩條氣的感覺,都是先從胃經上行,然後再從鎖骨下沿分開。所以,你刺一條經脈的不同穴位,你可以發現不同穴位的循經路線和距離是不一樣的。當然你要刺入穴位的確切深度,才會有上面的循經感應出現,手法,深度要掌握得好。

所以老一輩的人說,針刺深度,是行家的不傳之秘。當然,取穴的精度,絕對會影響飛經走氣的路線和距離。

刺足三里下兩寸處,氣感沿胃經上行,從乳中穴下向外上方行走,經天池穴通手厥陰心包經。。。其他的合穴的氣感循行,就不一一說明了,有志者不妨自己試試看。

刺下合穴,可以激盪和旺盛六腑的功能,不但如此,刺下合穴,也可以治經氣所過的部位的疾痛。比如,刺委中,經氣循行過下腹。所以委中是可以治腹痛的,如果你的針法功底不到,你刺合穴,對六腑的影響就有折扣了。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尤其是對現在的針師,是不能按照靈樞所說的辦法去做了,為什麼呢?沒有練針法之故。

那麼怎麼辦呢,我們的針師們大部分也都是沒有練過九陰真經的,難道就不能用下合穴治病了麼?當然可以,但是要改進一下了,要用下合穴去配搭其他的穴位了。所以一些針灸老前輩,費勁心思去搗弄一些穴位配搭,來幫助那些手法不佳的所謂針師們,也可以用下合穴治病。這些穴位配搭是怎麼配呢?我在論治班講了一部分。這個針法叫做,氣血標靶針法。

感恩黃老師的分享!

注:黃貴生老師是古派巨靈針灸唯一傳承人,在歐洲行醫三十多年,擁有三家診所。黃老師出生於中國古中醫世家,曾經到祖國各地,世界各地搜尋古派針灸的餘脈。黃老師希望將畢生所學帶回祖國!

黃貴生老師在歐洲教學生學習古中醫

1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黃毓祺復明詩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