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經歷過滄海之水的洶湧澎湃,別處的水簡直不能稱之為水。領略過如夢如幻的巫山雲雨,別處的雲還能叫雲?縱然行走在各色美人中間,我也懶得回首,因為我有修道之心,紅塵之美難以入眼,也因為我的心中有了一個你,再也放不進別人。
多麼深情的文字,寥寥數語你就彷彿看到了一位深情而執著的男子,對著無奈分別的愛人那無處不在的思念,因為有了你,世間所有的美好對我來說都只能算是退而求其次,因為你是最美好的。那麼現實中,這份美好的感情歸宿是如何呢?
據說這首詩是寫給元稹初戀情人崔雙文的,也就是著名的傳奇小說《鶯鶯傳》的女主角崔鶯鶯的原型。此女才貌俱佳,又生在富裕之家,因此元稹對她一見鍾情,情意綿綿的過了一段時間,元稹上京考取功名去了,去之前當然海誓山盟的約定,等我金榜題名時,就是我們洞房花燭時。
可惜的是,元稹有遠大的抱負與理想,他渴望登上權利的舞臺中心,而錢無勢的崔家對他助力不大,因此元稹上京後便杳無音訊。再傳來訊息時,他已經是京兆尹韋夏卿的乘龍快婿。這段感情就此中斷,只留下這首詩。
《遣悲懷三首·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閒坐時,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傷,為自己也為你,人生說長有百年之長,說短卻也只有幾個瞬間。
鄧攸無後,是命運的安排,潘岳寫悼亡詩,也只是自尋煩惱。死後合葬只是說起來好聽,下輩子再在一起更是虛妄之想。每日每夜,我都陷於對你無盡的思念中無法入眠,想要補償你生前愁眉未展的遺憾。
失去是多麼令人無可奈何的事情,尤其是死亡,這些都是命中註定,無可奈何,人在這些面前何其渺小,能夠付出的也只有自己的思念。
這首詩是元稹寫給逝去的妻子韋叢的,就是在辜負了崔姑娘之後,他成親的物件。韋叢也是個非常出色的姑娘,出身名門,如花似玉,略通辭賦,家務女紅也是一把好手。嫁給貧寒的元稹也沒有絲毫怨言,家裡煮飯的米沒有了,吃野菜也不抱怨,元稹想要喝酒的時候,大方的從頭上拔下金釵讓他拿去當了買酒。元稹不好意思去山上打柴,從院子裡撿點樹葉來燒,不讓元稹為難。
韋姑娘嫁給元稹七年,在這樣貧苦的條件下,還為他生育了五個子女,年紀輕輕二十幾歲就去世,這麼艱苦的生活和頻繁的生育應該就是主要原因。雖然得到了元稹深情無比的三首悼亡詩,但絕不是深情到願意不再續絃以報亡妻。妻子故去不久後,元稹就與著名樂伎薛濤打得火熱。
這兩首詩都情真意切,千古流傳,尤其是悼亡詩三首,被後世讚譽極高“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
只可惜,寫出瞭如許深情的詩人,在現實中卻並不專情。他盤旋於一位又一位佳人中間,與她們發生一段又一段的深情故事,再轉身離開,毫不留情。只在詩詞中留下他的思念和專情,這或許是這位浪漫詩人的獨特紀念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