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趵突泉:從李清照到康熙的飛躍
為尋覓你的婉約久久盤桓,
柳絮飄飛也不如這般纏綿!
彷彿為彌補你缺席的遺憾,
趵突奔湧忽使我思緒一轉!
此泉的節奏太不和聲聲慢!(注1)
康熙的氣勢恰同步這激湍!(注2)
未看到伊人緩緩醞釀沉思,
卻迎來一陣狂風猛烈拂面!(注3)
(注1)李清照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是《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注2)“激湍”二字,準確地表達了康熙的內心,使你彷彿能夠感覺他的心跳。據載,趵突泉的泉上建有觀瀾亭,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首次南巡,途經濟南,遊趵突泉,書“激湍”二字,榜於觀瀾亭上。激湍:急流,形容泉水噴湧。——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有道:“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注3)當時看到康熙所題的這兩個字,一下子有一種被震撼的感覺,我體會到康熙正是如此靈動、奔湧之人。
後記:遊覽濟南趵突泉,感覺該園在總體設計上有嚴重的錯位。看了關於趵突泉的介紹,我原先是衝著李清照去的,但怎麼也難以找到對李清照的感覺,也沒有看到關於李清照的重要的遺蹟。後來,忽然發現是氣場不對勁。固然,李清照是泉城濟南市章丘縣人,但迄今沒有任何考證證明李清照曾經來過趵突泉。我孤陋寡聞,也未見她有一首專門描寫任何一處泉水的詩歌。這種情況,也許是由於特殊的經歷:她少年時代即隨父親生活於汴京,18歲時,就與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
在趵突泉建“李清照紀念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李清照理所當然應該紀念。但作為一個古蹟,康熙與趵突泉的關係也值得研究。康熙大帝的氣魄如日中天之際,兩次來觀泉,並且留下了厚重著實的“激湍”二字。對於我來說,從這二字,我強烈地感受到康熙的生命力,甚至感覺到他的心跳。遐想中,有一種難言的感覺。所以,我在詩中寫道:“彷彿為彌補你缺席的遺憾,趵突奔湧忽使我思緒一轉!”。這裡有一種心理能量的急劇上升。第二段忽然急轉直下,改變了審美和通心的重點,把注意力乃至“通心物件”轉向康熙。從“聲聲慢”的抑鬱到“激湍”的激流勇進,可以給我們以巨大的啟示,改變生活,我們常常需要一種“快刀斬亂麻”的勇氣。
按理說,李清照也是非常有激情的人,曾經寫出非常有力度的詩,為什麼就沒有為趵突泉留下一首呢?實在費解。請看她的:
《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