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黃河“幾”字彎頂端,有一片水系縱橫的平原,這就是內蒙古河套灌區。河套灌區有一條美麗的河,與黃河並肩而行,浩浩蕩蕩230多公里。父老鄉親稱她為“二黃河”、巴彥淖爾的母親河。

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河套地區,引黃灌溉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就“鑿通河渠數十條,灌溉良田上萬畝”。此後歷朝歷代,都有開河、治水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後,河套地區更是掀起了興修水利的熱潮。特別是二黃河的建設,書寫了一部萬眾一心、艱苦創業的英雄史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彥淖爾人民響應毛主席“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全民總動員,男女齊上陣,依靠鍬挖肩挑小車推,整修黃河故道,小斷面開挖,引黃河水大流量沖刷,從而形成了這條自然與人工完美結合、最具水利情懷的生態河。她,西起三盛公水利樞紐,引黃河水自流入套,一路東奔,橫貫整個後套平原,透過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渠系網路,澆灌著河套灌區千萬畝良田,使之成為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中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之一。2019年,河套灌區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興修二黃河這一歷史壯舉,也鑄就了“敢想敢幹、苦幹實幹、幹成幹好”的“總幹”精神,融入到巴彥淖爾人的血脈之中,世代相傳。

一幅五穀豐登的畫卷

二黃河這一引水輸水大動脈的建成,徹底改變了河套地區自古以來“天旱引水難,水大流漫灘”、旱澇豐枯全憑自然的被動局面。黃河水透過二黃河實現了全灌域可控調節,河套人民旱澇保收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灌區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地灌溉面積由解放初的300萬畝,迅速擴大到1000多萬畝,糧食年產量由解放初的3億斤,快速增長到近些年的60多億斤!河套灌區五穀豐登、瓜果飄香,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名副其實的“塞外糧倉”,巴彥淖爾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百姓富足、宜居宜業,被譽為“塞北明珠”“塞上江南”。

一曲人水和諧的歡歌

河套灌區地處蒙古高原,乾旱少雨,且處在庫布齊和烏蘭布和兩大沙漠的包圍之中。幸運的是,我們有二黃河!她不僅每年為灌區引入50多億立方米黃河水,並可在黃河凌汛期分流洪水,既確保黃河凌汛安全透過,使兩岸人民再無洪澇之憂,又可給當地大小湖泊、海子、溼地進行生態補水,從而使整個河套灌區氣候溼潤、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達到21%,成為地球乾旱荒漠化地帶一片稀有的綠洲,我國三北防護林的重要基地,京津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特別是近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做出的重要指示,二黃河又承擔起為烏梁素海生態補水的任務,每年補水6億立方米左右,使全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的烏梁素海,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一條滋養河套人民的河流

二黃河,是致富河,安瀾河,也是一條幸福河。經過幾十年的精心保護、大力建設,幾代水利人艱苦奮鬥、辛勤付出,尤其是新一代水利人連續十年櫛風沐雨、春夏秋冬四季造林、綠化美化,二黃河已成為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的生態長廊——河裡,有十幾種魚類、蝦蟹;河畔,湖泊溼地星羅棋佈。冬去春來,天鵝、鴻雁等在這裡戲水,錦雞、野兔等在這裡覓食,蛇行鼠走、鳥鳴蛙鼓、草長鶯飛,恰似眾生和諧的樂園。

二黃河兩岸,鳥語花香、風景怡人。市民百姓最愛來這裡觀光散步、運動健身。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在二黃河水利風景區陸續主辦、承辦龍舟賽、馬拉松賽、腳踏車賽等國內國際比賽,經常舉辦梨花節、放河燈、冰雪節、迎春燈會等各種文藝節慶活動,讓巴彥淖爾聲名遠揚,各族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當前,巴彥淖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的重要指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託灌區豐富的水資源綜合利用,大力建設全域綠色有機高階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天賦河套,世界共享”這一宏偉事業,正披荊斬棘,高歌猛進!

作為支撐巴彥淖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目前,二黃河進入了資訊化、智慧化管理建設的新時代。總幹人將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下大力氣研究深度節水工作,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儘快建成現代化灌區,讓二黃河真正成為助力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的幸福河!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外賣快餐歷史悠久,考古學家在龐貝古城發現兩千年前小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