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有人說愛與不愛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可以形容的?我認為愛他你會包容這個人所有的缺點,她的缺點甚至被你認為是可愛的象徵;而如果不喜歡,她身上的優點就會被你當做理所當然,缺點則會被無限放大,甚至就連呼吸也是錯的。
筆桿子的代表人物魯迅也正是如此,包括現實生活中這樣矛盾的人也不在少數。他生活在一個傳統觀念向新時代觀念的過度時期,他正是這個時代先進思想的踐行者,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朱安卻是傳統文化的保守者,這樣兩個人有什麼理由能在一起生活?
其實說朱安還真有點讓人心疼,奉母之命娶了她但一輩子沒把她當回事,並且打心底裡反感。很多人可能會好奇,那為什麼還要在一起?那個年代包辦婚姻盛行,不像現在催婚最多也就是催著回家相親,當時就是被催著回家結婚,魯迅也不例外。
當時家父去世過早,給孩子成願的責任也全部落到了周母身上。在千選萬選之下,周母看上了朱家的這個姑娘,隨即也敲定了婚事。此時的魯迅還在國外留學,他認為朱安發育不全不好看,而且不認識字,便讓母親為他退婚。
母親好說壞說,魯迅說結婚也可以,但朱安必須做出改變。然後也讓自己的母親傳話給朱家,讓朱安每天放腳、上課堂學習識字。從我們的角度出發,這可能是在幫助朱安進步。但對於朱安本人來說,這是一場思想上的殘酷變革。
轉眼間朱安也已經28歲的年紀,朱家人不斷催婚,周母也越來越著急。隨後周母把魯迅騙了回來,二者還是如兩家所願結了婚。沒過幾天后,魯迅也就離開了。朱安也本本分分地盡著自己的職責,照顧魯迅的母親。
在外漂泊的魯迅和朱安沒有聯絡,他打心底裡討厭她。但畢竟有這樣一個人替他照顧自己的母親,再加上朱家也已經衰敗,出於良心的考慮也不能休掉朱安。接下來每個月也是給家裡打生活費,也確實如魯迅所說:“朱安是母親給自己的一件‘禮物’,自己需要一直去供奉這件‘禮物’。”
其實他們兩個人都沒有錯,錯的就是朱安嫁給了一個新時代的先進知識分子,對於朱安也只有“惋惜”可以形容她的一生。
在北京教學的時期,魯迅認識了一個新的女人許廣平,這也是他的學生。許廣平在魯迅的指導下,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後來她擔任了學生會總幹事,成為學生運動的骨幹,和那些黑暗政治勢力作鬥爭。後來這些勢力也對先進思想的學生進行迫害,此時魯迅站了出來,支援和保護自己的學生。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許廣平三番五次給魯迅寫信。此時先生的心裡還是有一些顧慮,畢竟自己已經成婚,但許廣平作為新時代的先驅,自然也對這樣的愛情展開大膽的追求。鬥爭中的相互支援,事業上的相互幫助,久而久之,魯迅也慢慢釋懷。
終於在1927年10月30日,魯迅和許廣平在上海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二者在一起過得十分幸福,也正如許廣平在最初時所說,他們會一心一意地向著愛的方向賓士。兩個人在相遇之後,彼此的世界也都亮了起來。
當然因為這樣的關係,魯迅也遭受了一輩子的罵名。但從一開始的時候,魯迅就是拒絕的,也就是說,朱安和魯迅這場“賭局”,朱安也是失敗的一方。一方面是自己內心追求,另一方面是母親的“命令”,是你會選擇什麼?
參考文獻:
《玉樓春·春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