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步道長沙歷史步道示範線(天心段),作為長沙歷史步道的重要區段,南端有重要歷史節點湖南第一師範舊址,北邊有太平街這一長沙老街,全長3600米,較完整地儲存了歷史風貌,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一區段較好地儲存了古城城區格局和歷史街巷走向,儲存文物較為豐富,是湖湘文化的文脈所在,是長沙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悠悠千年山海潮,漫漫十里路與橋。歷史步道上縱橫交錯的老街小巷,總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
時光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幾位書生聚集西文廟坪,於上黎家坡巷內建立起了一座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清代官辦書局——傳忠書局。
這座書局的開設,與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頗有聯絡。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他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湘軍”的創立者。
△曾國藩
曾國藩一生以重文興教為名。清同治二年,成功克復安徽安慶後,他便在此地創設了冶山書局。後來又創辦了金陵官書局刊刻《船山遺書》,刊刻完畢之後,書板被存於南京兩江總督署。
全國各省紛紛響應曾國藩的主張,相繼成立官辦書局。
湖南是曾國藩的故鄉,更是不甘落後。湖南巡撫毛鴻賓、郭嵩燾等人下令,由長沙著名學者、詩人曹耀湘先生主持開辦傳忠書局。
書局成立之初,便將《湖南忠義錄》編撰成書。
“忠義”二字指的是在太平天國戰爭中喪命的湘軍將領以及死於太平軍刀下的地方名紳。
咸豐十一年,有大臣向皇帝提議,應當將為抗擊太平天國而犧牲的烈士事蹟蒐集起來,皇帝批准了這個建議,並且讓各省都如此照辦。
當時的湖南巡撫毛鴻賓就在長沙撫署附近設立了褒忠局,同時聘請郭嵩燾做主編編寫《湖南褒忠錄》一書。
郭嵩燾在給劉蓉的信中稱:“《忠義錄》一書,不難於編纂,而難於採訪。在局數月,規模略定,而頗苦於採訪之難,其人頃已屬之羅研生。”
同治十二年書成,即更改書名為《湖南褒忠錄》,並刊印成冊。
曾國藩去世後,《船山遺書》的書板被運回了長沙。由尋霖、劉志盛所著的《湖南刻書史略》中記載:“曾國藩卒後,曾國荃繼任兩江總督,並將板片運回長沙,藏於長沙上黎家坡遐齡庵傳忠書局內。”
光緒元年,光緒皇帝親自指定編修《曾文正公全集》,實際編纂和刊印工作由傳忠書局承擔。傳忠書局廣泛蒐集曾氏文獻,精心校刊,雕版印刷。
傳忠書局刊刻完《曾文正公全集》後,局內的人馬並沒有解散,而是接著刊刻其他書籍,如清光緒五年刊刻成書的《陶靖節集》。
曹耀湘在該書的跋語中稱:“安化陶文毅公澍所著《靖節先生集註》,薈萃諸家之長,纖悉畢舉,考證精核,持論名通。自有陶集以來第一善本也。唯是書系文毅家藏之版,流佈海內者不可多得,以為塾中讀本又微苦其繁多。
傳忠書局還刊刻過《莊子南華真經》,此書的書牌上有:“光緒十一年乙酉歲秋七月傳忠書局校刊,板存善化黎家坡遐齡庵內,段文益承刊”的字樣。
光緒六年,郭嵩燾借曾文正公祠西隅,創辦思賢講舍,專門崇祀湖湘文化精神源頭之一的船山先生王夫之。
光緒十七年,主持傳忠書局的曹耀湘先生逝世,書局無人管理,便與思賢講舍刻書處合併,命名為思賢書局。
《史略》中稱:“傳忠書局存續期間,光緒二年(1876),湖南紳民又於黎家坡遐齡庵創設長沙刻經處,專事刊刻佛經,仍由曹耀湘主持。”
“從此以後,曹耀湘主要精力便專注於刻經處事務,傳忠書局刻書日少。光緒十七年(1891),傳忠書局與思賢講舍刻書處合併組建思賢書局,傳忠書局業務自此停止,傳忠書局也就成為三大官書局中刻書最少者。”
後思賢書局關停,遂將傳忠書局所刻的《曾文正公全集》板片及思賢書局所刻的書板,一同被移交給了湖南省圖書館。
傳忠書局所刻之書在當今各大圖書館內均有收藏,可見當年先輩之苦心孤詣。他們埋頭整理文獻資料,編輯成冊,雖然所出之書的品種不多,但對後世文獻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今,傳忠書局已無遺址可尋,但上黎家坡巷曾飄散過的那些書卷氣息依舊在原地接續、傳承。
以老街老巷為經線,以“歷史”、“文化”為緯度,將可以度量的城市空間與難以度量的歷史文化相互交融,娓娓道出屬於天心文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