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每次讀林清玄的文章,我就很是羨慕他。他少兒時身體孱弱,母親對他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外求學闖蕩父母對他深情的牽掛,父親種了收獲的番薯親自揹著送給遠地的他,母親寫信送來問候“天寒露重,望君保重”。這一種情與暖,是現在的我難以體驗的。讀了讓我十分溫暖,令人感動。那時我就想,窮有什麼關係,苦又算什麼,只要有親人的這一種關愛,已經勝過一切,就是幸福了。也難怪,林清玄能寫出這樣清新溫暖的富含人情的文章。啊,如果我也能像林清玄一樣,成為一名作家,像他一樣,去各地遊歷,去埃及看金字塔,在尼羅河邊散步。我想我會是多麼滿足和幸福啊!

同時,我又想到郁達夫。郁達夫給我的印象感受與林清玄幾乎不同。郁達夫如他的名字中帶著一個“鬱”字,給人憂鬱,傷感。時常陷入一種自我的對生命的感傷。但我並不因此排斥,一樣的喜歡。

讀林清玄,感覺不到他有一絲的不快樂。只有一種美,一種深情,一種意味深長的生活哲理。讀郁達夫,他的內心似乎一直都是苦悶的。家庭給予他的並沒有像林清玄有那樣多的愛。三歲死了父親,家裡生活重擔全落在母親身上,因而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對孩子的愛上。所以郁達夫說他的母親,是一個半男人。郁達夫的人生轉變,是由留學日本開始的。十七歲隨哥哥去了日本。可是後來與這位哥哥發生矛盾。讓我感到郁達夫在親情這一方面,因此更多的失去了溫暖。他的人生、生活,幾乎是在漂泊的途中。

郁達夫與林清玄共同的地方,都有少年離家到外地求學的經歷,都是一樣的有豐厚的情感。只是一個多是苦悶的,一個多是溫和明朗的。

有一天,在溫暖的冬陽照耀下,面對日子的蹉跎,我感嘆,“活著就是要讓自己快樂!”

如果叫我選擇,我或許更願意做林清玄,因為林清玄是快樂的。但是,我又捨不得郁達夫。郁達夫似乎更接近一種真實,接近我自己的心境。

如果現在叫我出走,想必揹包會帶一本書,這一本多半是郁達夫。我因此常常想起富陽。富陽的鸛山,春江第一樓,他小時候的夥伴阿千,想起富春江,他筆下江面鼓帆的船隻,想起善良的侍女翠花…。這些不再是一個地名,不是一個具體的所在,而變成一種記憶,一種意象一直在那裡飄來飄去,涵著一種美,一種眷戀,一種深情,貯存在那裡。或許是因為在現實中去了幾次富陽,更添了這樣的一種情感。

而對於林清玄,可惜的是,他家鄉所在的臺灣,遠隔天涯而未至。我時常會想,“這一生能有機會去臺灣,去林清玄的家鄉看一看嗎?”去看一看旗尾溪,相思林。總以為臺灣是多麼的小啊。但經由林清玄的文字,又感到小小的臺灣的廣大。從臺南到臺北,從旗尾溪到淡水。從臺南的鄉村到臺北的城市。確有著許多我想像不到的新奇與美。

我時常想,活著,就活林清玄來大陸演講時的狀態。活著,就活郁達夫追求王映霞時的那一種幸福。死了,最好如林清玄一樣,有所準備的安祥地離開。決不要像郁達夫那樣,在流亡中被兇殘的世人殺害。

2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把黃家駒念成黃家狗,他自以為是的“幽默”,毀掉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