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正反兩面組成的,無一例外,任何的學問,也都有兩面。比如,《禮》之教,在於恭儉莊敬也,即所謂的人格的修養、人品的薰陶,這是善的知識。而《禮》之失,在於煩。“禮”確實很重要,但是一旦過分地看重,那麼“禮”就變成一種令人厭惡的東西了。

善知識使人美好

《大品波若經》中說:能說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之法及一切種智,而使人歡喜信樂者,稱為善知識。即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導正道之人的知識。所以,善的知識能使人變得美好。

一位窮苦的學生為了湊足學費,決定硬著頭皮靠乞食度日,以便儘可能地節約每一分錢。他敲了一戶人家的門,開門的是一個小女孩,他一看便沒了勇氣,心想:自己想這麼小的的女孩要吃得,太難堪了。但是門已經開了,於是他便說想要一杯水解渴。小女孩看出他很飢餓,於是拿了幾塊麵包與一杯水給他,他接過來狼吐虎咽地吃起來。小女孩看到他這種吃法,在一旁笑了。這個學生很不好意思,吃完後,感激地對小女孩說:“謝謝你,我該給你多少錢?”小女孩滿臉開心的說:“不用了,我們家有很多食物。”多年過去,學生和小女孩已經長大,學生成了一名技術高超的醫生,而小女孩患上了罕見的疾病,許多醫生都沒辦法,幾乎已經無回天之力了。小女孩聽說有一位醫術很高超的醫生,便千辛萬苦的來治療。在這位醫生的醫治下,女孩病情好轉恢復了健康。出院那天,醫院把醫療費用單交給女孩。女孩幾乎沒有勇氣開啟來看,因為她的病家人已經耗盡家財,她知道這次一定是一個天文數字,自己估計窮極一生也還不起。最後她還是打開了,而裡面竟然什麼也沒有,只有這麼一句話:“一杯水與幾塊麵包價值無限,足夠償還所有的醫療費。”女孩眼裡含著淚水,原來這位主治醫生就是當年那位窮學生。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透過近善知識、善友,自己也將品行端正,心存善念。所以,善的知識教會我們施與和愛,我們應該親近善的知識,從而使人生變得更加美好。

惡知識使人變壞

惡知識在佛經中的解釋是:為人險惡,居心不良,缺乏道德,教導邪道之壞人。古人有句俗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我們親近惡知識的時候,我們的心性也會慢慢墮落。

孟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留下他們母子相依為命。為了給父親守墳,母親就把家搬到墳墓附近。時間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學著哭墳、挖土、埋死人和辦喪事。孟母看後搖搖頭,心想:“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種地方。”於是,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的叫賣東西,孟子覺得很有趣,就跟鄰居的小孩玩殺豬、宰羊、買買肉的遊戲,學豬羊死去的聲音和討價還價。孟母看後皺起了眉頭,心想:“這種環境不適合我的孩子。”於是,它們又搬到了學校的旁邊。孟子天天聽到學生們讀書的聲音,從此喜歡上了讀書,便跟母親說:“我要去上學。”孟母聽後很高興,心裡想“這才是孩子應該走的路”爽快地答應了。

《孔子家語》中說:“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就如兒時的孟子一般,久居在壞的環境中,根本意識不到玩“埋人”“殺豬”的遊戲會給自己的身心帶來什麼樣的壞影響,如果沒有他那智慧的母親,恐怕中國歷史上就少了一位啟發民智的思想家!所以,懂得及時觀察周遭的壞環境,遠離惡知識,這樣才不至於成為墮落之輩。

2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詩畫與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