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李白的一生充滿了迷之色彩,關於他的傳說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他的詩文總是不乏自信與豪情,但在這些表面的風光背後卻是人生的落寞與淒涼。

李白終其一生都在入仕的道路上苦苦追尋,直抵相卿是他一生的執念。正是因為這一思想,讓他白白浪費了手中大好的致富條件。

坎坷的仕途

一、個性狂放

如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初出茅廬的李白對人生的未來有著無限美好的憧憬,同時年少不知愁滋味的他又向世人詮釋了什麼叫年少輕狂。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後於公元705年隨父親李客遷回蜀地。小李白自幼聰明過人,在父親影響下,他不僅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練就一身好劍術。在童年的學習過程中他還非常刻苦,據說“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即是源自於他的童年經歷。

李白年輕時離開家鄉後,經常帶著一把劍把自己想象成一個仗劍江湖的俠義之士。魏顥的《李翰林集序》其中寫道:“少任俠,手刃數人。”崔宗之的《贈李白十二》中描述的李白:“袖有匕首劍,懷中茂陵書。雙眸光照人,辭賦凌相如。”李白自己的《結客少年場行》其中也寫道:“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當然,李白有沒有真正手刃他人,我們無從知曉,而且他的詩文一貫充滿玄幻與誇張。更多人認為這只是一種誇張的寫法,在“安史之亂”沒有爆發之前,李白所處的正是大唐盛世的巔峰期,各種法律是健全的,不可能讓他隨意殺人。這些詩文表達的只是一種狂放的豪情與俠義情結。

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李白的這份天真狂放、自信灑脫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終其一生也沒有改變。

李白並沒有走正常的科舉入仕的途徑,也沒有像高適、岑參等人去邊塞立功的夢想。他的想法是不斷的託關係、找門路,希望透過別人舉薦的方式入朝為官,而且夢想著直抵相卿――成為東晉名相謝安這樣的宰輔重臣。

李白20歲的時候,曾經去渝州拜訪刺史李邕,並且寫了一首《上李邕》,希望得到重用和舉薦: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可不要小瞧了我這樣的年輕人,告訴你吧,我就是一隻可以翱翔於九天的大鵬!

見過狂的,可沒有見過這麼狂的!你這是打算求人辦事呢?還是想著跑到人家面前炫耀自己呢?!李邕看後不悅,拂袖而去。

後來他在給荊州都督府長史韓朝宗的求職信《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文章中一開始狠狠的拍了一下韓荊州的馬屁,接下來就開始將自己的才能說的如何之好。韓朝宗看完信並沒有理會他――李白把自己說的這麼歷害,還用得著找韓朝宗嗎?說自己可以歷抵卿相,難道要韓荊州向唐玄宗直接推薦他來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有沒有這個能力還兩說著。從他後來參加永王謀反就可以看出,他連最起碼的政治派別都沒能搞清楚,而且在肅宗任命高適平叛過程中也沒見他在軍事才能上有何突出表現。倒是高適在平叛前對肅宗說了一句豪言:“彈指間就可以將永王滅掉。”事後果然驗證了高適在政治、軍事方面的見解與才能――永王被滅,李白被抓。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二、遭人嘲笑

在一心想要入朝為官的這些年裡,李白四處遊蕩,先後來到長安、洛陽等當時的一線城市,均是一無所獲。但與此同時,他的第一任老婆許氏在開元末年病故,他的老丈人家很是瞧不起這個整日東遊西逛連個人影都難見到幾回的女婿。因為他是入贅到許家的,現在老婆不在了,他的一雙兒女也不受許家待見,不得已,李白只能攜二子去投奔山東的親戚。這期間他遭到“汶上翁”的嘲笑,李白在詩中寫道:“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

不僅“汶上老翁”嘲笑他,後來宗親李冽給他在山東介紹了一個劉姓姑娘也看不起他,經常數落他。這也難怪!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每天一開門想到的就是柴米油鹽等現實的生存問題,對於李白這種“詩與遠方”的思想當然會感到不切實際。兩人無法磨合,最終分道揚鑣;後來李白又找了一個鄰家小妹妹,這個女人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頗黎。但這個女人對於李白估計也是有些輕視,當李白接到朝廷的詔令時,他興奮地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其結尾寫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女人辛辛苦苦為他操持家務,撫養兒女,埋怨他不該終日喝酒賞月、寫詩吟賦,四處遊蕩,不顧家小。他現在“一朝得志,”立即就將這個女人視為會稽愚婦,而他自己則是仰天大笑,笑你們這些“蓬蒿人”目光短淺,他要西入京城成就“一番大業”。

經歷多年的遊蕩之後,自信輕狂的李白最終是在好友元丹丘的推薦下,認識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這才得以以翰林待詔的身份進入皇宮,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而這唯一一次進入宮廷工作的機會也在一年多以後戛然而止。原因是工作崗位與自己的理想相距甚遠,乾脆就自暴自棄,借酒澆愁。對於李白這段時間的工作表現,杜甫是這樣描述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樣一個終日醉醺醺的人:在皇宮裡的人際關係混得也不好――“無奈宮中妒殺人”;另外防止李白酒後亂言――“不能不言溫室樹”,玄宗給了他一筆錢――“賜金放還。”你回家吧,看來你只屬於“詩和遠方”。

三、“行路難”

在皇宮裡的這段日子,應該算得上李白在現實生活中的高光時刻。費了多少年心血得來不易的工作機會就這樣弄丟了,這一年是公元744年。李白在回家的路上一邊飲酒,一邊吟唱起《行路難》: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此刻,李白的心情應該是五味雜陳。

當回到家裡,所有人都知道他被老闆給變相攆走了的時候,“汶上翁”會怎麼看?被自己視為“會稽愚婦”的女人那滿懷希望的心是否該涼了?當初離家時那份“仰天大笑”的豪情還記憶猶新。不要緊,機會還會有的,屆時一定會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李白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依舊拋家棄子、四處遊蕩尋求入仕機會。直至“安史之亂”後參加永王叛亂,被高適平定判了死刑,後改流放夜郎。這期間,李白經歷了身心的打擊與磨難。

自始至終,李白都是那種自信心爆棚的人,無論順境、逆境,他都能積極樂觀的去面對。因為關中大旱,皇帝下令天下大赦,李白聞訊後大喜,滿懷豪情地寫下《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曾經的坎坷與挫折在他看來都已成往事,他認為自己被重用的機會要到來了。事實當然沒人重用他,反而是他自己以60歲的高齡毅然參加了李光弼的東征軍隊,希望有所作為,然而半路上他病倒了,只能選擇返回。至此,他也走完了一生為之苦苦追求的入仕之路。

一生志向遠大,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歷經坎坷,但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估計是不好意思再去見深愛自己的女人(包括後來與他結為夫妻的宗氏)。他獨自來到安徽的當塗,寄居在從叔李陽冰的家裡。

本可成為大富之人

李白來到李陽冰家的時候已經是窮困潦倒。他在給李陽冰的一首《獻從叔當塗宰陽冰》中寫道:

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

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輕。

贈微所費廣,鬥水澆長鯨。

彈劍歌苦寒,嚴風起前楹。

月銜天門曉,霜落牛渚清。

長嘆即歸路,臨川空屏營。

朋友們看到他窮困落魄都非常同情他,每人都拿了點錢給他,但是他的花費太大,這點錢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他嘆息不知道以後的出路在哪!

然而,李白如果不是一心追逐入仕功名,他是有很好的經濟基礎的,換句話說他有極佳的經商與創富條件。

1.他從家裡出來的時候,身上就帶了一筆錢。他25歲的時候遊歷於揚州,他自述這期間的花銷經歷:“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可見李白出手之闊綽。

2.他的父親李客是經商之人,在綿州這一地區從事鹽鐵的生產與貿易。李白遊歷的相當一部分經費應該是其父資助的。可見他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3.李白前後有兩次入贅女方家庭的婚姻:第一次是開元十五年(727),做了前任宰相許圉師的上門女婿;第二次是公元749年,入贅於梁園(河南開封)宗氏家,宗氏是他的第三任妻,而宗氏的祖父宗楚客在唐前期曾三次擔任宰相。李白先後入贅的兩家都有顯赫的家庭背景。

4.唐玄宗“賜金放還”的一筆錢財,據說在東魯地區購置了田產,而且開了酒樓。皇帝賞賜當然不會是小數目。

5.永王叛亂給了一筆酬勞,還有遊歷時的朋友資助,加之他給別人的詩文潤筆費。這些費用加在一起也應不在少數。

那再看這些條件,李白都具備。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大唐正處於最繁榮、富庶的歷史時期,一個政治強大、軍事強大、經濟強大的國家傲然屹立,萬邦來朝,客商雲集。這樣的大環境無疑為發展商業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再看第二點,所謂“人脈即財脈”,李白不缺人脈,上至政府高階官員,下至他父親經商的渠道,他一出道就遊歷四方,三教九流所識極廣;第三是經濟基礎,上面羅列的這些不僅有現成的資金,還有頗有財力的經濟後盾;至於最後一點,對於李白這種自幼生長於經商家庭的人來說,在耳濡目染間恐怕早已不在話下。

如果李白用這些財富來經商或購置田產當地主,那他就會成為一個富家翁,也就不會是人們仰慕的詩仙李白了。他的落魄潦倒,以及一生經歷的坎坷,都是緣於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直抵相卿,為蒼生謀。他的這一信念,“汶上翁”不會懂得;山東劉氏也無法理解;皇宮裡那些“妒忌”他的人更不願去理解。

他的豪氣干雲、自信狂放,他的鍥而不捨、樂觀灑脫,他的把酒邀月,互訴衷腸,都記錄在了他的詩歌裡。那看似仰天大笑、狂放不羈的外表下,其實是一顆孤獨的心。

公元762年,李白在安徽的當塗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臨終前,他寫下生命中的最後一首詩――《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曾經在學校讀書時,讀到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我瞬間為之心酸。

錢紅莉說:“這個李白啊!他的詩裡有太多次寫到月亮,一個人、一個影子、一個月亮,何其孤獨。一顆詩心,日日泡在酒裡,山一程、水一程的放遂著自己。曾經十分地看不起他,只是等到後來長大成熟了,才慢慢的理解他、體恤他、憐惜他。”是啊!等到慢慢理解他的時候,才知其偉大!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金庸筆下最讓人失望的4門武功,被吹得很強,實戰效果卻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