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武俠故事的核心動力,具體可以表現在書中被提及的那些奇妙武功上,和現實中樸實無華的拳腳刀劍武功不同,武俠故事中的那些武功往往會被吹得天花亂墜,甚至不符合常理,事實上它也的確不需要符合常理,因為武俠故事中大部分的情節本就不符合常理。
但金庸筆下也有不少讓人失望的武功,金老吹噓了某一些武功,就應該讓那武功得到合理的展示,而有那麼四門武功,完全不符合讀者心中的預期,它們被吹得太過,實際表現卻又有些過於平庸。
一、打狗棒法
丐幫在金庸的武俠體系中有著“天下第一幫”之稱,說來也是奇怪,一幫食不果腹的乞丐居然能湊到一起組成一個門派,而且還是行俠仗義的正派,更過分的是他們還傳承著兩門神功,一是降龍十八掌,二是打狗棒法。
甭管丐幫是如何形成的,至少在金庸的武俠體系中他們的確是強,而那降龍十八掌在歷代幫主手中也展示過威力,的確是一門上乘武功,尤其是那蕭峰,一手降龍十八掌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就連掃地僧也被他一掌打得吐血,後世的洪七公、郭靖也憑藉這套掌法揚威武林。
(黃蓉劇照)
相對於降龍十八掌而言,象徵著丐幫幫主地位的打狗棒法似乎就沒那麼牛了,這套棒法更多的是象徵意義,雖然書中也提到過這棒法的精妙,但無論是洪七公、蕭峰還是黃蓉都沒有展現太多這棒法,這棒法多少給人一種言過其實之感。
二、太極
原著道:“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忽然想到老子所謂‘柔弱勝剛強’、‘物極必反’……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他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學中陰陽互濟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張三丰劇照)
張三丰創立太極是建立在覺遠傳授的九陽神功以及老子的陰陽互濟的原理之上,可想而知這門武功起點之高。
然而太極在書中的表現卻很一般,張無忌除了在武當一役用過這招,其他時候更多的是用乾坤大挪移、九陽神功、聖火令等武功,太極等於是被埋沒了,實際表現也就配不上前期的鋪墊。
三、羅漢伏魔功
羅漢伏魔功被提及於《俠客行》一書中,不過讀過這部作品的人就會知道一個事實,書中其他的武功在《太玄經》面前都變得不值一提。
(石破天劇照)
不過問題還是存在,羅漢伏魔功也只是在開始提及了一下,之後的劇情中卻鮮有看到其威力,而且它與那炎炎功的區別也不太明顯,加上故事發展到後期,也就完全被太玄經的鋒芒給掩蓋了,難免讓人失望。
四、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是金庸筆下最出名的一本武功秘籍,它也是“射鵰三部曲”中最精妙的一本秘籍,可以說它就是一本武功百科全書,初代五絕高手也是為了爭奪這本經書而展開第一次華山論劍,連頂尖高手都如此重視這經書,足見其中所藏武功之精妙。
(九陰真經劇照)
但伴隨而來的問題也十分明顯,因為書中的頂尖高手學沒學這經書中的武功,差別竟不大,黃藥師從頭到尾沒學其中武功,也一直都保持著五絕級別的水準,而郭靖、楊過、小龍女學了九陰真經,也不見這武功對他們的加持有多明顯,似乎這就是一門雞肋武功,即便這些角色都沒學九陰真經,實力波動也不會太大。
縱觀金庸全書,最讓人失望的武功莫過於九陰真經、打狗棒法、羅漢伏魔功、太極這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