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不管你自己多麼優秀,都不要用自己的優秀顯示別人的汙濁。

“嚴於律己”,是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水平,而“寬以待人”,則是為了贏得尊重和真誠的友誼,在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不得罪別人,不為自己的將來埋下隱患。

所有好的事情,都一定是以真誠待人為基礎的,即便是發現別人有錯誤的時候,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標榜和炫耀自己,這是一種厚道,更是一種智慧。

如果不懂得遵守這一點,最後即便你完成了自我的蛻變,但最後也失去了友誼,更失去了自己應該真實存在的修養。

《素書》有一句話叫:好眾辱人者殃。

意思就是說:喜歡用正直的名聲去當面侮辱別人的人,自己必定要遭殃。

曹操手下的楊修與許攸就是如何,因為楊修總喜歡將才華表露於外,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兩人最終都因為觸怒曹操而被殺。

從古至今,有多少類似於這樣血淋淋的例子都擺在我們面前,但是又有多少人還是任意而妄為,不懂得收斂自身。

如果別人犯錯,我們就用相對委婉的方式來指出對方的錯誤,以不揭露對方傷疤,不傷別人自尊為標準,循循善誘的開導對方,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在《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衛國君主是一個獨斷專行且殘暴的人。

有一天,顏回向孔子辭行,要去教導衛國君主。

顏回說:“君主輕率的處理國家大事,而看不到自己的過失,輕率的用兵而不顧人民的死活,使死去的人如草莽一樣遍佈山澤,我願意依從先生所說的治國之策去勸說,或許可以教導這個國君。”

孔子聽了就擔憂的說:“你去了恐怕會被殺,你本來想去感化他,但是一旦到了那裡,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保,古代的智人要自己先站得住腳才能去幫助別人,自己還沒有站穩腳,哪有功夫去糾正別人的暴行呢。而且你一旦顯露高尚的道德與智慧,就等於說是爭名、爭勝,這一切都是禍患的根源,不可實行。”

接著孔子又說:“一個人德行純厚都未必能和對方聲氣相通,一個人不爭名聲也未必能得到廣泛理解,如果勉強把仁義和規範之類的言辭說給暴君去聽,就好像用他的醜行顯示自己的美德一樣,這樣的做法是害人的,害人的人也會被別人所害,所以你會遭到傷害啊。”

二、

人活一生,一為名二為利,有的時候甚至看重名聲比看重利益還重要,就好像世間有許多人,寧願捨棄看得見的利益來貪圖那些隱藏於內的名聲,所以足可見,名聲在人內心的重要性。

美好的名聲人人皆愛,但是如果在處世之中,將美好名譽的光環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必然招致他人的嫉妒。

世間萬事福禍相依,好的名聲背後必然藏著看不見的禍患,更何況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的問題時,還刻意而將汙穢的名聲推給別人呢,這不都是給自己的未來埋下隱患嗎?

沒有人願意招惹千古罵名,所以那些將汙穢的名聲隨意推給別人的人,也必然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及憤怒。

所以為人處事的時候,不要只是以自以為的方式去生活,自己想要的好名聲也留一些給別人,自己不想要的壞名聲也攬一些在自己身上,這並不是一種愚痴,而是換一種智慧修身處世。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叫: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意思就是說:崇高美好的名譽和高尚的節操,絕對不要一人獨佔,應該分一些給別人,這樣才能夠明哲保身。受辱的行為和不利於己的惡名,不要完全推給別人,應該自己主動擔負起一些,這樣才能隱藏自己的才華而增進品德修養。

《道德經》之中說:“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為稱”,世人所厭惡的都是孤單、寡和、不圓滿,但是王公卻能用這些詞彙來稱呼自己,這就是一種高於世俗的包容。

人生的偉大,首先就是在於包容和接納,而不是以主觀的偏見去推諉,這是一種待人處事的修養,更是一種保身之法的智慧,就像《菜根譚》之中所說:以此可以遠害,也可以養德。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11
最新評論
  • 1 #
    如果別人犯錯,我們就用相對委婉的方式來指出對方的錯誤,以不揭露對方傷疤,不傷別人自尊為標準,循循善誘的開導對方,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 2 #
    看破不說破,不是我傻,而是我善良
  • 3 #
    楊修跟隨在曹操身後,我在最底層,執行與佈置者是你自己,我尚未封官封為,哪來的退位?
  • 4 #
    不以自身高潔顯示他人汙穢 此法可以養德亦可遠害…! 世間萬物福禍相依………! 人生的偉大首先包容接納! 而不是主觀的偏見去推諉!
  • 5 #
    人生的偉大,首先就是在於包容和接納,而不是以主觀的偏見去推諉,這是一種待人處事的修養,更是一種保身之法的智慧。。。
  • 6 #
    你對我跟本就是虛情假意之極至,無須用友誼來威脅
  • 7 #
    接著孔子又說:“一個人德行純厚都未必能和對方聲氣相通,一個人不爭名聲也未必能得到廣泛理解,如果勉強把仁義和規範之類的言辭說給暴君去聽,就好像用他的醜行顯示自己的美德一樣,這樣的做法是害人的,害人的人也會被別人所害。 慎獨要義
  • 8 #
    “一個人德行純厚都未必能和對方聲氣相通,一個人不爭名聲也未必能得到廣泛理解,如果勉強把仁義和規範之類的言辭說給暴君去聽,就好像用他的醜行顯示自己的美德一樣,這樣的做法是害人的,害人的人也會被別人所害”。
  • 9 #
    好眾辱人者殃解釋有誤,要不來一場學國學和西學的大討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論語20 君子有三畏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