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韓國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歷史上是中國的屬國,所以他們身上帶著很深的中國符號;但是另一方面這個國家自尊心又特別的強,典型的要面子那種。所以這就發生了一方面韓國的“版圖”到達中國的境內,另一方面他們還要爭著把中國的端午節、中醫申請為他們的文化遺產。

不過從歷史上來看,韓國其實是一個非常倒黴的國家。半島上光榮的歷史他們沒有沾到——他們這塊地曾經輸於馬韓,其實跟他們想象中的那個強大的與隋朝對對碰的“祖先”是仇敵。馬韓最後就是被他們所謂的“祖先”扶余人給滅掉了,說得不好聽一點兒,他們的歷史就是一部“被征服史”。

1963年,剛剛從戰爭當中脫離出來還沒有喘過氣來的韓國人,又遭遇了一次大洪水。洪水衝到了韓國的首爾地區,把這裡的許多建築給沖垮了。本來這已經夠倒黴了,但是沖垮的建築當中帶出了一塊漢字碑,韓國專家跑過來一番研究,更是讓專家在內的韓國人臉都綠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塊石碑上面寫著幾個大大的漢字:大清皇帝功德碑。為啥這幾個漢字讓韓國人暴跳如雷呢?因為這是一段半島的歷史恥辱。自從唐高宗李治把扶余人建立的那個帝國給打垮了之後,半島一直是跟著中原王朝過活的。中原王朝還比較仁義,對這個很聽話的藩屬國也是相當客氣,所以日子過得真是很不錯的。

而明朝的建立讓這種好日子進一步好了起來。因為朱元璋把他們這裡列為不徵之國,算是妥妥的“丹書鐵券”了。所以他們在當時是非常喜歡明朝的,可以說對明朝忠心耿耿,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東林黨要忠心得多。但是明朝對他們做了一件天大的壞事:解放了他們的附庸部落女真部落。正所謂:

“巨鰲脫卻金鉤去,搖頭擺尾不復還。”

明朝想的是大家一起過好日子,不要欺負弱小,誰想最後卻好心辦壞事。1584年,祖上世世代代都是明朝附庸部落的努爾哈赤宣佈起兵,開始了叛亂生涯。但是當時建州女真的勢力比較弱小,也不敢對明朝攻擊太多,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抱著搶錢、搶物資的心態到處劫掠。

就這還倒黴了。1626年,在寧遠之戰,努爾哈赤被打敗,他因此害病臥倒在床——也有人說他是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給打中了。總之不久之後他就死了。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看出了自己與明朝的差距,所以他開始先從明朝的藩屬國動手——這就把戰火燒到了韓國人他們的祖上那塊地。

由於半島上除了扶余人雄起了一波之外,其他時代武德都不是特別的充沛,所以,1636年他們在沒有頂住皇太極三個回合之後,宣佈投降。但是當時的半島人還都是特別的喜歡明朝的:人家既不仗勢欺人,也不刮地皮,當然讓人喜歡了。這讓皇太極很生氣,於是他決定把這裡的形式來一個:生米煮成熟飯。

皇太極提出,他們必須得給他立功德碑——如果你不承認我有功德的話,我就打到你承認為止。惱火的韓國人祖先不得不命人去寫這個丟人的東西。最終碑文寫成了,在碑文的正面寫著滿文和蒙古文,在背面則註釋以漢語。1639年,他們把這塊他們不喜歡的功德碑不情不願地建成了。

他們一直討厭這塊碑和這塊碑背後代表的清朝,甚至暗地裡使用崇禎的年號百年以上,但是卻不敢移走這塊碑。直到甲午戰爭時期,推倒了存放功德碑的迎恩門,也把這個讓他們憋屈300年的功德碑給推倒了。但是他們的思維也比較有意思——為了掩蓋這個恥辱,他們將這塊倒黴的碑文埋進了地下,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洗刷或者隱藏他們的恥辱了。

然而,天不遂人意,誰知這倒黴的碑文恰恰就在他們剛剛從戰爭當中走出來沒幾年的艱難時光當中被洪水衝了出來。本來韓國專家們還興沖沖的指望在這裡發現什麼寶貝能夠證明韓國曾經是亞洲第一大國,誰知卻突然遭遇這樣的尷尬,當然把他們臉都氣綠了,甚至直接毀掉這塊碑的想法都有了。

不過,文物畢竟是文物,這東西雖然對韓國人有恥辱的一面,卻也是他們反思自我、改善自我的契機,說不定他們也會將這件東西儲存起來,當成一個理想偶像來祭拜呢!

1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魯迅先生是怎麼評價秦始皇的“焚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