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魯班的名字,作為傳說中鋸子的發明者,還有那段和墨子城防攻守的逸事,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因為發明了無數工具,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所以被後人尊稱為“木匠祖師爺”,到現在更是被尊稱為整個建築行業的祖師。
可是在魯班的A面之外,他還有不為人知的B面。據人們口口相傳,他發明的《魯班書》威力巨大,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視為禁書。今天我們就不妨看看,這本書到底有何“恐怖之處”?
《魯班書》到底是什麼書?相傳魯班這一生,發明了很多工具。這些工具,在軍事方面,比如雲梯可以用來攻城拔寨;而在生活上,鋸子更是木匠到今天還不得不使用。在漫長的木匠生涯中,魯班將其一生的經驗,以《魯班書》的形式告知於後人。
相傳,《魯班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道術,下冊是解法。這樣一本木匠的教材怎麼就成了禁書呢?
之所以說是禁書,是因為裡面描述的一些超自然的內容,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迷信,而在古代帝王將相中最忌諱的就是這些,所以自然會對《魯班書》進行禁封。書中還記載了一些無足輕重的治療祕法,以便木匠有一些意外發生也能進行自救。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很容易明白全書的精華部分就在於上冊的道術,其中記載了很多失傳的奇門遁甲,自己琢磨出來的飛仙道術,以至於後世的木匠如果學藝不精,就很容易出差錯,給主人家和自己帶來禍患。
《魯班書》之中還記載了一些惡毒的道法,比如迷魂法、緊箍咒法、五瘟法、種病法,封百口法之類的,這種道法一般是為了防止主人家欺負木匠不給錢,給木匠的自保之法,但是到後來卻也變了味,許多木匠坐地起價,給請來做工的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因此魯班書也就很不受主人家的支援。
在很多民間故事中,也存有《魯班書》害人的描寫,比如木匠去大戶人家做工,結果大戶人家不知什麼緣故得罪了木匠。木匠心裡不滿意,便用書中的道術,來設法害這家的主人。所以,這本書,在民間傳說中本身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大多是用來害人的道術,有損人的陰德。
《魯班書》究竟為什麼成為禁書?魯班書的被禁,其實相傳源於一個小故事,也是我們魯班的一件傷心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征伐不休,像魯班這樣的能工巧匠,更是頗得君主青睞。有一次,魯班被國君派去製作武器,而當時他的妻子已經懷孕十個月了。他在軍營中,因為過分思念家鄉的妻子,便按照魯班書的想法自己做了一個巨大的木鳶,唸了幾句咒語,那木鳶便像活了一樣,展翅而飛,速度奇快,魯班很快回到了妻子身邊。根據這個故事,後人也把風箏認為是魯班發明的。
魯班的回來自然是小別勝新婚,他的妻子不勝歡喜。而當時她懷胎十月,看到魯班乘木鳶而來很是好奇,便坐在木鳶上,學著魯班念動咒語飛了起來,結果飛到半空中,不幸發生了,她突然腹痛不止,血水不由染在了木鳶上。而這道術一旦碰到血,就會失效。高飛的木鳶突然急墜下落,魯班的妻子和肚中的孩子也因此墜落而亡。悲劇發生之後,魯班痛苦欲絕,也懊悔自己的行為,便立下毒誓,詛咒練習《魯班書》的人。
在民間的傳說中,這便是魯班書學了不祥的由來了。但是傳說固然是傳說,之所以被禁的原因,我們不妨繼續從統治者的角度去研討一二:
從魯班和墨子的那段精彩的城防戰,我們可以窺得一二,魯班有很多武器的製作方法,只是因為墨子的勸說才不得不放棄,而魯班將這些武器的製作工藝,都記載在《魯班書》下冊中。後來的統治者因怕人修得此書,其江山不保,才將此書封為禁書。在有可能危及江山的情況下,被列為禁書也是理所當然了。
為什麼有人會說學習《魯班書》的人都會不祥?其實這種說法,本來也就不夠嚴謹。本來這種所謂的奇門遁甲,就是古代人敬畏自然神靈的一個表現。之所以有部分人認為,學習《魯班書》會不祥,是因為練習這門道術,必須要做出一個取捨,正如中國古代的風水師,也有著“五弊三缺”的說法。
所謂的五弊三缺指的是一個風水命理,所謂五弊,就是“鰥、寡、孤、獨、殘”。三缺說的就是“錢,命,權”這三缺。這個世界執行有著自己的法則,我們稱之為天理或者是天機,而窺探天機,改變事物執行規則這就是所謂的逆天而為,肯定會像傳說中遭受天道反噬一樣,折損自己的福氣。
平時那些盲人神運算元用易經結合手相算命其實就算是窺探了天機,實際上要遭到上天的責罰,而目盲也是這種窺探天機所造成的後果之一。
所以,想要學習《魯班書》,也同樣必須要在“鰥、寡、孤、獨、殘”中,選擇一個在自己身上實施,這樣才能平衡天道,所以魯班書也被很多人戲稱為“缺一門”,要麼成為殘疾人,要麼沒有子嗣,總之必須在這五個弊端中,捨棄一個。
這和被很多網友戲稱的“葵花寶典”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反正都是所云的,“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從《魯班書》看古代匠人《魯班書》的形成時間在春秋戰國時期,而那時匠人地位還是很高的。從公輸班和墨子的辯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那個征戰不休的時代,那些懂機械的匠人往往能得到國君的青睞。
和魯班曾互相辯論過的墨子在當時便深得人們的敬重,墨家學派更是成為了名赫一時的顯學。可是在春秋戰國這樣一個匠人們的黃金時代結束之後,隨著“罷黜百家”的推行,匠人們也越來越被輕視,以至於一直到現在都有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
在這種情況下,《魯班書》傳承了千年,並且傳說的越來越神祕,從筆者的角度來看,自有他的道理。《魯班書》的封神運動,極有可能是古代工匠,為了提高自身地位,改變自己三教九流別人看輕的地位而編造的噱頭。
據說有些地方,遠古便流傳一個習俗,工匠做完工作之後,主人要請工匠們一起吃個飯,給一個“好彩頭”當作謝禮,可能也是有對於《魯班書》的一種敬畏在裡面吧。
不過作為21世紀的匠人,在當下這個匠人越來越得到重視的年代,想來也不需要什麼魯班書來提醒主人家重視自己了。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面對這樣神奇的奇門遁甲,這種依靠風水迷信獲得一切的思維,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