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是一個注重禮儀傳統的國家,除了敬天敬地敬祖先,對於先賢都予以了相當的尊重。比如在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魯哀公就曲阜的孔子故居闢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車書等的場所,派兵守衛並於一年四時祭祀。漢高祖途經魯地時,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開創帝王祭孔先河。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成為正統顯學,文廟自此遍地開花。哪怕是今日,全國儲存的文廟和文廟遺址數不勝數。

相比之下,武廟卻稀少得多。這不僅與武廟的歷史較短,中華民族尚文的習俗等因素有關,也與明朝兩百多年廢除了武廟制度息息相關。做出這個決定的,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唐朝時,皇帝對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發生了異乎尋常的興趣。唐肅宗追尊姜太公為武成王,並設立武成王廟,簡稱武廟。很明顯,唐朝當時就是希望文武兼備,將武廟的地位不斷提高,達到文廟平起平坐的程度。

所以,文廟的主神是文宣王孔子,武廟的主神則是武成王姜子牙。文廟的有亞聖孟子,武廟也設立了亞聖張良。文廟有顏淵、閔子騫等儒家十哲,武廟也設有白起、韓信、諸葛亮等十哲。文廟有七十二子,武廟在唐朝時先是設有六十四名將,到了宋朝時乾脆增設至七十二名將為從祀。此時,武廟也完成了如同文廟的祭祀體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禮。

只不過到了元朝時,武廟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大概出於維護統治的目的,元朝皇帝保留了姜子牙為祭祀主神,卻將從祀名將大幅縮水,減少到了十人。這時候,武廟就再不復當年輝煌,更不能與文廟抗衡了。

但是,武廟的消失,還是朱元璋一手促成的。當年他定都南京後,開始修建修建歷代帝王廟。關於這一段,小珏以前也曾說過。朱元璋選取了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16位君主入歷代帝王廟。

朱元璋是個極為認真的皇帝,他還逐一過目陪祀這些君主的臣子,發現周武王的最重要謀臣姜子牙不在其中。禮部官員表示,姜子牙已經被唐朝皇帝追尊為武成王,宋朝皇帝更是追贈為昭烈武成王,理論上歷史地位和周武王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並不適合陪祀周武王。

這一下,就讓朱元璋感到非常不痛快了。他開始發火:“姜子牙功勞再大,也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臣子,怎麼能封王呢?這不是君臣混亂,混淆不清嗎?”而且,他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應該要去掉姜子牙的王號,迎回歷代帝王廟,陪祀周武王!”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有實際困難。禮部官員小心翼翼地解釋:“武廟的主神就是姜子牙,他貴為武聖,請去歷代帝王廟,那武廟豈不是沒有主神了?”

好像什麼問題在朱元璋這裡都沒有障礙,他馬上做出了決定:“那就廢除整個武廟系統,大明不需要武廟來延續國祚!”

這段情節在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也有說朱元璋認為姜子牙身為商臣,卻幫助周王犯上作亂,不堪為萬世表,所以更要廢除他的武廟。總之,在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上,武廟就消失了。

武廟信仰消失了三百多年後,清朝雍正皇帝追封關羽為武聖,各地的關帝廟更為興盛。人們習慣性地將關帝廟成為武廟,但實際上,關羽為主神的關帝廟只有關興與周倉從祀左右,從來沒有亞聖十哲和古今七十二名將,當然無法與文廟比肩。

民國時關羽和岳飛同被尊為武聖,“關壯繆翊贊昭烈,嶽武穆獨炳精忠”,各地建造關岳廟,實行“關岳合祀”的計劃,左祀關聖帝君,右祀嶽武穆王,他們還分別有12名將陪祀。不過,那好像就有些脫離了原來的祭祀體系,顯得不倫不類了。

4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鬼谷子:老實人的4個缺點,讀懂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吃虧的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