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禮儀你懂了嗎?
對於國人而言,說起吃,我們絕對算得上“美食民族”;即便是最尋常的普通農婦,從她們手中也能夠炒出美味可口的佳餚。
正因為中華民族對於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愛屋及烏”之下也產生了許多“餐桌禮儀”。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傳統的農村,依舊保留著這樣的習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為什麼古人的餐桌禮儀會有這樣的講究呢?
第一種餐桌禮儀,菜不擺三
既然是“菜不擺三”是一種餐桌禮儀,那麼肯定會有諸多講究。
首先,“擺三道菜”招待客人不符合禮儀;在飯桌上放三道菜,在老一輩農村人眼中,“三道菜”是敬鬼神、敬祖先的方式。對於活著的人來說,一定不能用“三道菜”來招待客人,這不符合禮儀。
其次,“擺三道菜”招待客人顯得非常小氣;農村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一定要盡己所能,用自己拿得出手的“好酒好菜”招待客人。“三道菜”顯得非常小氣、非常寒磣,上不了檯面。
最後,避諱諧音,“三”與漢字“散”諧音;對於舊社會的人而言,當需要“散夥”的時候,才會在宴席上準備“三道菜”。因此,一般不能用“三道菜”招待客人,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第二種餐桌禮儀,筷不成五
在傳統的餐桌禮儀當中,“筷不成五”的講究其實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避諱“三長兩短”!
因為“五雙筷子”難免會有長有短,在傳統觀念當中“三長兩短”是舊社會底層農民非常忌諱的事情,那時候田間地頭辛苦勞作都是需要人力完成,一旦有個“三長兩短”,輕則破財免災,重則危及生命。
因此,為了規避這種“無妄之災”,也是為了尋求一絲心理安慰,故而會有“筷不成五”的餐桌禮儀!
第三種餐桌禮儀,席不成六
與此同理,所謂的“席不成六”也是與“寓意”有關。那就是避諱“烏龜宴”!
舊社會的餐桌都是四方四正的八仙桌,在很多農村依舊保留著許多“八仙桌”;如果是六個人坐在桌子上吃飯,那麼很有可能成為一種“烏龜宴”。究竟什麼是“烏龜宴”呢?那就是東西(或者南北)方向各坐著1個人,南北(或者東西)方向各坐著2個人,從半空中俯瞰,就如同一個伸出四腳的烏龜,因此也就被稱之為“烏龜宴”。
在民間雖然烏龜的長壽的象徵,但是大多數情況之下,烏龜、王八都是貶義詞;所以,農村人逐漸就有了“席不成六”的說法!
綜上所述,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三長兩短”雖然依舊是一種忌諱,但是並不會將這種忌諱與“筷不成五”的餐桌禮儀聯絡起來;並且現在酒店聚餐,都有圓桌與轉盤,因此“烏龜宴”已經逐漸消失不見。
最後,從這句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當中,我們明白了,古人的餐桌禮儀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繼承與發揚,但是對於唯心的傳統文化,我們則應該棄之不用。關於餐桌禮儀,你還知道哪些更有意義的俗語呢?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