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劉靜專欄】

生活隨感二則

步入公元2021年了,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了。生活每天相同,卻又不同。我每天都在過一樣的日子,也在過不一樣的日子。

每天都在經歷生活,也會思考,總結經驗教訓。孔夫子曾說:“學而不已,闔棺乃止。”也就是說,“學習是不能停止的,一個人應該是到了躺在棺材裡的時候,才能停止學習。”這學習當然也包括生活體悟了。

一、關於人情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一書中說,中國鄉村是“熟人社會”,是“禮俗社會”,因為熟悉,所以法律是無從發生的。而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是“法理社會”,必須有法律,有白紙黑字契約的發生才可以。

所以,在生活中,對“熟悉”的人,我們會考慮用“人情”來行為處事。因為熟悉,所以信任,有可靠性。當然這都是相對而言的,畢竟,長久相處,山不轉水轉。

而對於,“陌生人”,不知根知底的人,就不要用“人情”,“長久”來想當然了。要有契約精神,凡事要講個清楚,有必要的話,還要畫個押,籤個字。

否則,事出意外,會懊惱不已。

靜坐常思,別人也沒有錯啊,只是,角度和出發點不同。你用的“熟人社會”行事,別人用的“陌生人社會”行事,又談什麼“人情”和“傷害”呢?大約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自己總結經驗,也算學了,為人處世的方法了。

二、關於“以己度人”

有這麼一句話:“人最大的自私在於不能推己及人,最大的自負在於習慣以己度人。”

如果遇到事情,人人都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萬事也就和諧了。可偏偏只是奢望,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近視眼。

當然,也有高風亮節,格局大,境界高的人,他們會“以己度人”。如果,這人,真和他一樣,倒還好說;如果不值得,那就另當別論了。

《論語·憲問》裡有這一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有人說,“用善行回報惡行,怎麼樣?”孔子說:“那用什麼回報善行?用公正無私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

如果這樣就是合情合理了。

否則,還是少一點自負式的“以己度人”,也大可不必“以德報怨”,還是多一點“以德報德”比較好!

人和人是千差萬別的,不必糾結,不必強求。還是自己要好好修煉,用心生活,追尋有高度的自在,領略人間淡淡風的滋味。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重讀北島的詩,《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