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民間百姓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不僅朗朗上口,還蘊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比如這一句“父不進子房,官不進民宅”,就值得很多人深思。
父不進子房我們先來說一說“父不進子房”。這句話的意思是:“做父親的,不要輕易的走進子女的房間。”這裡的子,不單單是指兒子,女兒同樣也在其中。父不進子房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避嫌。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男子娶媳婦以後,很多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兒子的房間裡不再單單是兒子,還有兒媳。所以父親,或者說是公公,這時更不能隨意的進入兒子的房間,避免別人說閒話。女兒的房間同樣如此,在女兒長大以後,父親也不應該進入女兒的房間,畢竟男女授受不親,哪怕這個人是父親,也同樣如此。
其二,尊重孩子的隱私
很多孩子會在自己的房間裡,留下自己很多的小秘密,這些小秘密是不希望別人知道的,哪怕是父親。除了父親以外,其實這方面的事情,母親也要注意。老話說的好:“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子女長大以後,父親要避免和女兒之間太過親密。而母親和兒子之間同樣也是如此,無論關係多好,血緣多近,男女有別,始終是不變的話題。這樣不僅是對子女的尊重,同樣也是對子女的保護。
官不進民宅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說:“官不進民宅”。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官的不要輕易走進百姓家裡。古代的階級制度很明確,當官的地位比普通百姓的地位高,如果當官的出現在百姓家裡,百姓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如何招待。這時的百姓,會將很多自己平時不願吃的食物,用來招待官員。比如下蛋的母雞,過年的殺的豬等等,對於百姓來說,不僅麻煩,損失還很大。
其次,古代俗語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十個當官的九個貪”,在古人眼中,雖然有清官,但是貪官更多。貪官在位的時候,收刮民脂民膏,讓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所以只要貪官去到百姓家裡,目的很可能就是為了錢財。當然有貪官,也有清官。所以哪怕是清官,在當時的環境中,走進一戶百姓的家裡,同樣很有可能讓人誤會。所以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讓官員愛護自己名聲,不要徇私舞弊、貪贓枉法。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在古代,官和民處在不同階級。所以官是很少走進百姓家裡的。如果官員在突然之間走進一個百姓家裡,如果是公事還好,如果是私事,會讓人們誤以為,這戶人家,有人犯法了。這樣不僅對別人的名聲不好,還會讓這戶人家擔心受怕。
所以,父不進子房,官不進民宅,還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有的父母對於這方面的問題並不是很在意,在他們看來,孩子自己養了這麼多年,什麼東西是自己不知道的?因此也不是很在乎。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男女有別的觀念,指的就是男女,無論這個人父親還是公公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