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尚書·大禹謨》
謙虛和驕傲的關係,想必大家都懂,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才能夠聽得見別人說的話,才能學到東西,如果驕傲自滿,那麼一個人的見識也就止步於此了。這是任何時代都適用的真理,沾沾自喜為大忌,百尺竿頭躍青雲。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在歷史上,漢朝十分強大,尤其是漢武帝時期,他有實力擴張領土,卻也不驕傲自滿,公元前139年曾派張騫出使西域,後來開通了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同時促進了中西方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也學會到了很多其他國家才有的技術和文化。
清朝則是一個截然相反的年代,大清有康乾盛世,不過這都是表面上的繁榮,甚至有人說:長達134年的康乾盛世是個笑話。並且當時在中國生活的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裡面說:“不管是在浙江還是京城,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春荒之際,都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
但是,當時的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完全不需要和其他國家通商,並且在沿海地區還經常發生矛盾,乾脆下令,不準百姓出海,清朝的盛世其實就是一場大清自己眼中的盛世,與此同時,國外已經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了。人大清卻還完全看不見,還處在封建的王朝中,甚至在那個時代,還有許多貪官汙吏,讓百姓日子艱苦。
1793年,當時英國派使者馬戛爾尼等800人來到中國,準備給乾隆慶生,也想談筆合作。來到大清的時候,看到了所謂的天朝其實並沒有那麼強大,甚至有人驚呼“遍地皆窮人”,一個泱泱大國裡面有這麼多貧困的人卻沒有人管,真是荒唐,不過使臣的目的是來談合作的,他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原本以為乾隆看到這些東西之後會震驚,可惜他錯了,當時乾隆直接說了一句:你們進宮的這些,我們都有。
乾隆不僅這樣說了,還帶使臣參觀了圓明園,都知道乾隆是個喜歡收藏的皇帝,還給使臣看了許多珍藏的寶物。儘管使臣合作沒談成,但是人家不遠萬里來到大清,也證明了他們的誠意,於是乾隆找人寫了一封長達976字的回信給英國女王:“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從信中可以看到,乾隆80歲的時候,口氣還是很大,或許是人活到了一定的歲數,見識過的事情非常多了,可以說他們見多識廣,也可以說他們很自大,但是用現在人的眼光看,字字皆荒唐。對於英國帶來了這一批寶物,乾隆也沒有仔細研究,如果好好研究一下,就會發現自己寫的這976個字是多麼可笑。一副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好的傲嬌姿態,不知道英國女皇看了這封信會是什麼表情,同樣,這封信最後也存在了英國博物館保留。
在乾隆登基之前,清朝已經出了康熙、雍正兩位優秀的帝王,正如李唐王朝一樣,經歷了貞觀、開元之後,同樣也出現了安史之亂,清朝雖然沒有安史之亂,卻有一樣的點,那就是統治者開始過上窮兇極奢的生活,乾隆曾經6次下江南,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那個帝王平均年齡只有三四十的年代裡面,乾隆活到了87歲,一頓飯要有上百來個菜。
乾隆還有一個寵臣和坤,是個巨大的貪汙分子,也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貪官,被抄家的時候發現,和坤擁有5處家宅,一共2790間房子,還有很多其他財產,乾隆時期許多百姓的貧窮,其實都來自於貪官,而乾隆卻還沾沾自喜,以一種驕傲的姿態,來訴說自己的國家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