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入土為安”,我國大部分地區有著數千年的土葬傳統。不僅要土葬,還興厚葬,所以各種古墓才能成為當今考古學家的重要研究物件(以及網路小說的重要選題)。
然而1950年代起,我國開始提倡火葬。到了2002年以後,我國遺體火化率穩定在50%上下,火葬變成一種主要的喪葬形式。
這不禁讓人生出一個疑問,遺體變骨灰,墓室變成骨灰盒,未來考古學家挖什麼?
骨灰……也能研究!首先,考古學家不是挖墓學家。除了墓,考古學也研究居址、手工業作坊、軍事遺蹟、沉船、史前聚落等等。
其次就來說考察墓葬。其實古代也有火葬,我們現在的考古學家也研究古代的火葬。但古代的火葬和現在的火化不是一回事。古代的露天火葬溫度低,對有機物的燃燒不充分,有的甚至能儲存遺骨。
《權力的遊戲》中,草原遊牧民族多斯拉克人的火葬丨Game of Thrones,HBO
現在的火化出現於19世紀,使用密封熔爐高溫燃燒,溫度達800~1200℃。火化中,人體的內臟、毛髮、肌肉等軟組織在將燃燒殆盡,骨骼在高溫中自然收縮、扭曲、斷裂,最後只剩下有機成分極少的灰白色的骨片和牙齒。根據各國火化習俗的不同,一些地區會將骨片和牙齒進一步研磨成粉,將骨灰交予死者家屬;另一些地區則僅火化,儲存骨片和牙齒形態。
說到這裡想到一個場景。去年大熱的臺劇《俗女養成記》中,本想完成祖母“骨灰撒大海”遺願的女主抱著骨灰盒在海邊崩潰——一支支的骨頭怎麼撒大海?打水漂嗎?這大概就是因為火化後沒有研碎剩下的骨片和牙齒。
身著喪服的女主勇奪送葬隊伍中的骨灰盒丨《俗女養成記》
正因火化能保留部分人體骨骼,未來考古學家若硬要用火化後的遺骸鑑定體質特徵,也不是不可能。例如,雖然火化讓骨骼尺寸稍微縮水並扭曲,但非測量性的特徵——像是骨折後形成的骨痂、特殊的病理改變、大關節面的形態,也許還是能提供一些體質資訊的。
未來的考古,還要挖墓嗎?在骨片之外,假設未來一個新文明回過頭來“考古”當下的世界,我們的喪葬制度仍能提供不少資訊。
把視角從骨灰盒拉遠,放到城市尺度上,我們會發現火葬並沒有改變太多喪葬習俗。例如,大型公墓還是建在城市之外或城市邊緣(而非像一些新石器遺址那樣將死者埋在屋內,特別是夭折的兒童);死者遺骸前依然要立碑立石;大部分時候,還是選擇埋葬於土下;在特定日期,人們還是會帶特定祭品上墳……這些文化上的一脈相承都能未來的人認識到,我們和再往前一兩千年的當地人群是比較相似的。
光是各地喪葬習俗都夠研究的了丨《外國風俗事典》,四川辭書出版社/編輯拍攝
再把視角從喪葬習俗拉得更遠點。假設我們給後世留夠了各種文獻資料,將來的考古學家還用不用大費周章地挖墓呢?(作者吐槽:發掘真的費人費錢還辛苦啊)
這裡要講到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糾葛了。考古學是用物質資料研究古代社會的學科,而歷史學主要是用文獻資料來研究。如果一個時代留下來的物質資料少、文獻資料多,那歷史學對解讀歷史的貢獻就越大,反過來也成立。
舉個例子來說,考古學大多專注於文獻很少的年代,比如商以及商之前;而對於文獻資料豐富的明清兩代,考古學還是很少涉及的。
所以未來考古學家要不要發掘21世紀墓地,也要看文獻資料儲存得好不好。我們給後世的考古學家多留點文獻資料,可能後世視今,就像今天看明清,沒必要去大費周章搞發掘了。
這種書別扔,留給後世讓他們傷腦筋去丨《義務教育教科書 數學 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拍攝
我們還是操心自己吧所以,我們犯不著為未來的考古學家操心,他們能研究火化的遺骸,也能研究更多的東西。
反倒是土葬逐漸被火葬取代,眼下對我們自己的影響更大。
當黑猩猩幼崽夭折後,黑猩猩母親會把幼崽的遺體放在肩膀上,照常生活,給幼崽梳毛,持續數天;在印度尼西亞部分地區,人們每年把親人的遺體從墓中挖出(這種習俗叫“Ma’nene ritual”),給其穿衣打扮,好像對方還是家裡一份子。
親朋的離開是一種喪失,因此人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儀式接受事實、收納或轉化情緒,幫助生活過渡。如果斷掉的聯結需要寄託,那麼死者的遺骸很容易成為承載之物。電視劇和小說裡,我們經常看到主角把親友頭髮放進吊墜盒的老套劇情;《紅樓夢》中,晴雯死前把自己的一截紅指甲留給賈寶玉……也許是我們精神上真的需要一個實體來寄託對死者的情感。
一方面是寄託情感的需求,一方面是火葬的普及,因此近來出現了將骨灰製造成日用品的現象。比如把骨灰和釉料混合,做成碗盤、花瓶等;更有錢的,可以提取骨灰中的碳做成鑽石。
火化是工業化世界的產物,全世界的火化歷史都很短,所以因火葬而來的問題還很多,遠不止未來考古學家飯碗這一件。我們也許正在習俗轉變的大潮中,至於未來如何……讓我們儘量推遲被火化的那一天,親自去見證一下。
說不定是未來機器人來地球考古丨Love, Death & Robots
參考資料
[1]Ashes to pottery: how a designer makes dinnerware from the dead
[2]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6/oct/24/pottery-cremation-dinnerware-ceremic-glaze-art-justin-crowe
[3]《殯葬管理條例》21年來首次大修,截至去年全國遺體火化率48.6% ,有理數
[4]http://www.bjnews.com.cn/graphic/2018/09/20/50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