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主要分為長城以南農耕文明社會和長城以北遊牧文明社會。
長城以北農耕文明人口密度較高,文化和技術都比較先進,社會組織性較高,軍事上講究依靠地形關隘排兵佈陣;相對比下游牧民族由於遊獵的特徵,所以社會組織性較低,人口密度低,同時也由於長期遊獵所以形成了民皆為兵,平時遊牧,戰時為兵的社會特徵,雖然組織性較低,但是單兵作戰能力和機動性都非常強。加之冷兵器時代騎兵相當於核武器,所以農耕文明必須以深溝高壘阻擋遊牧的民族的鐵騎衝擊。
在農耕文明社會穩定,國力強盛時,憑藉長城以及其沿線險峻山脈和大河尚可勉強阻擋遊牧民族的鐵騎衝擊,但是當農耕文明動亂之際面對遊牧鐵騎就顯得非常單薄。在古代阻擋北方遊牧民族衝擊最為典型的是明朝依靠長城發揮的戰略和戰術,我們就以明長城為例探討一下古代農耕文明依山脈河流而建阻擋北方遊牧民族的關隘。
明朝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河北山海關,並延伸到遼東南地區。沿線設定“九邊”重鎮。
明長城全圖
“九邊”軍鎮自西向東分別為甘肅鎮、山西鎮(固原)、寧夏鎮、延綏鎮(榆林)、山西鎮(寧武)、大同鎮、宣府鎮、薊州鎮、遼東鎮
甘肅鎮和河西走廊
甘肅鎮
甘肅鎮位於河西走廊的中部,今天的張掖市。河西走廊在古代稱為涼州,自古涼州兵馬為天下雄,“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的關西就指涼州,涼州不斷為帝國提供強大的戰鬥力源泉,如果涼州不受控制相反也會成為不穩定因素。另外河西走廊是通使西域諸國的重要通道,有著重要的外交價值,張騫出使西域走的就是這條通道。甘肅鎮屏衛了河西走廊地區,保證了甘肅地區人民穩定的生產生活。同時對於關中平原上游的穩定極具戰略意義。
寧夏鎮、延綏鎮、陝西鎮和關中平原
寧夏鎮、陝西鎮和延綏鎮
寧夏鎮依託賀蘭山而建。由賀蘭山的摒護和黃河的滋養形成的銀川平原土地肥沃水草豐厚,是古代有名的養馬場,為古代中原帝國源源不斷輸送戰馬。越過寧夏鎮和黃河天塹又有位於固原的第二道防線陝西鎮。
延綏鎮沿線長城以北為鄂爾多斯高原和烏蘭布和沙漠,要想穿過高原沙地到達關中平原必須途徑延綏鎮。榆林、延安、綏德三地在秦時稱為上郡,歷來是關中摒護北方遊牧民族的最重要防線。當國家實力強大的時候還可以經營河套平原,依託烏蘭布和沙漠、狼山和陰山沿線阻擋遊牧民族。
關中對於中原政權意義非凡,西周武王,秦始皇統一六國,漢高祖劉邦,隋唐都是以關中為根據地征服整個中原大地,我國古代後期政治中心東移到河北但是關中的重要性依然不能忽視。由李闖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大順軍就是出自關中,推翻了明朝政權。
宣府鎮、雁門鎮、陝西鎮
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
明朝是建都北京的傳統農耕文明政權,同樣建都北京的還有遼、金、元朝和清朝,由於他們本身就是遊牧民族政權,所以明朝比同是建都北京的元和清受到更大的遊牧民族的威脅,所以明朝在北京周邊外圍屯守重兵保衛帝國心臟,長城依靠陝西和河北地區的山脈而建,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兵馬依託長城阻擋遊牧民族鐵騎。
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
明朝前期瓦剌遊牧民族入侵,在土木堡明軍50萬大軍戰敗,明英宗朱祁鎮被擒,瓦剌國也先太師率領大軍以護送明英宗回京為由,兵分三路從居庸關,紫荊關和古北口兵臨北京城下,明朝軍民在名臣于謙帶領下上下一心堅守北京,瓦剌大軍久攻無果,最終只得劫掠而返。從土木堡戰役以後明朝認識到了北京北方的防禦薄弱,從而加強了關防建設,形成了三鎮加內外三關的防禦措施。
“外三關”和“內三關”
“外三關”和“內三關”
明朝在北京外圍建立“外三關”(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和“內三關”(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共同保衛京師。外三關依託山西北部山脈恆山、管涔山、呂梁山之間的險要依山而建,內三關依附太行八陘險要處憑險而守。
薊州鎮和遼東鎮
薊州鎮和遼東鎮
明朝建立之初戰力雄厚,依靠薊州鎮和遼東鎮摒護北京東北,由於燕山不夠險峻,所以就單靠依燕山山脈所建長城還是比較薄弱的,這一點從明朝後期國家整體虛弱時後金常突破燕山防線就體現出來了,明朝遺民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就指出了燕山防線的薄弱性。
薊州鎮意在鎮守燕山防線保衛京師,遼東鎮意在震懾遼東加強燕山山脈外圍北京東北防線。但隨著明朝國力衰退逐漸放棄遼東鎮,靠山海關阻擋後金女真族,山海關也的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牢牢地看緊了帝國東北大門。但是由於燕山防線薄弱,後金皇太極當政期間就有四次繞過山海關從燕山山脈的牆子嶺、龍井關、青山關等處破壞長城在河北大肆劫掠。但好在這些孔道不適合大規模進軍,所以後金始終無法在河北站立住腳。直到大順軍攻破北京,吳三桂舉山海關降清,後金攝政王多爾袞才入主中原。
明朝疆域圖
此圖為明朝鼎盛時期疆域圖,由圖可見明朝在北方疆域均以長城為屏障,甘肅、山西、陝西經過了一兩千年的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博弈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防禦措施。在明朝前期東北地區已納入版圖,燕山長城作用沒有凸顯起來,但在後期女真族建立的後金在白山黑水之間的遼東崛起,明朝後期黨爭嚴重,宦官弄權,文官空談導致國力衰退,與後金在薩爾滸戰敗以後已無力鎮壓後金,卻沒有同時加強燕山防線,是一個戰略失誤,造成了後金的屢次侵擾帝國更加空虛,面臨關中災情無力賑災,造成農民起義,最終導致腹背受敵帝國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