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首先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自己幸福嗎?我也問過身邊的朋友,有人回答說,我暫時不覺得幸福,因為還要努力賺錢買房。

我也問過擁有了房子的朋友,也有覺得不幸福的,因為心怡的車還沒錢買。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目前的現狀,有太多的慾望沒有被滿足,感受不到幸福。

那幸福是什麼?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嗎?我相信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對幸福的定義,那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怎樣獲得幸福呢?我在《幸福的方法》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在書中探尋幸福的奧秘。

本書的作者泰勒•本—沙哈爾是哈佛大學心裡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其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在哈佛是最歡迎的課程,也是哈佛有史以來選課人數最多的課程,他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的實證方法,成功的案例,讓每個人都能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開始用開放的心態閱讀這本書時,你就會感受到自己人生更充實,身心更愉悅,自己也更能感受到幸福。

作者在16歲那年參加以色列全國壁球賽,奪得冠軍,他曾經深信勝利可以令他快樂,也可以減輕他長期以來的空虛感。

然而在奪得勝利後,他的確擁有了短暫的欣喜若狂,與家人朋友舉行了隆重的慶祝,那時他對自己的理念更是深信不疑,勝利可以帶來幸福和快樂的。

可是就在那天晚上,作者臨睡前,嘗試著再回味一下無限的快感,忽然間,那勝利的感覺,所有的快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忽然感覺到內心很空虛,只剩下迷茫和恐懼,作者就突然感到很害怕,在如此順境的情況下,都感覺不到幸福,他將去何處尋找自己人生的幸福呢?我想這也是很多的人當下面臨的困惑。

所以作者在哈佛大學開設了積極心理學這門課程,致力於研究人們如何才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呢?

大家都知道,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幸福指數卻沒有隨之而提高,反而讓人們的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患病率不斷攀升。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無法理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變得越富有,卻越來越不開心,也感覺不到幸福。就像小時候盼望過年,有新衣服、有很多好吃的就會讓我們感覺很幸福,可是現在就算讓我們過年穿著新衣服,和兄弟姐妹們圍坐在一起吃好吃的,可能也很難再找到那種幸福的感覺了。

我們總是會以為自己達到了某一個生活狀態,獲得了某些東西,就一定會幸福,沒有錢的時候,我們以為擁有了金錢,就一定會幸福,沒有房子和車子的時候,我們以為擁有了房子和車子就一定會幸福,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作者告訴我們,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心儀已久的物品,帶來的幸福感也不會持續很久。所以我們需要開始認真思考,究竟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能為我們帶來幸福?

作者在書中將人生分為四種模式。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和幸福型。

首先我們來介紹第一種“享樂主義型”,追求現在幸福,將來不幸福,他們的格言是及時行樂,逃避痛苦,只注重眼前的快樂,不為任何可能發生的負面後果而擔憂。這種型別的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大家想一想,吸毒的人是不是就是這種型別?當一針打下去,他們其實都知道沒有未來,是不是這樣子的。可仍然這麼做,是為什麼?因為他們只想當下快樂。

還有我們身邊很多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解決,比如人生的規劃、重要的工作,各種技能的學習,但是他們就是不行動,只想享受當下的快樂,各種刷劇玩遊戲,重要的事情就會被無限往後拖延,甚至還要告訴身邊的人,生命短暫就是要好好享受。可是等到壞的結果發生時,又會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努力。然而等事情一解決又會繼續沉迷於享受物質生活,在這種不斷的惡性迴圈中,是不可能擁有將來的。

第二種是“忙碌奔波型”,我現在不快樂,是為了將來能夠幸福。就像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只要你考上了大學,我就不管你了,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你現在必須跟我好好學習,現在付出的痛苦,都是為了你將來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所以你現在必須努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做的這些可都是為了你好。

父母的初心的確是為了孩子好,可是你們覺得孩子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即便考上了大學,就能夠開始享受幸福的生活嗎?他可能會一進大學就開始通宵打遊戲,這種現象我們應該都是看到過的,因為終於不再有人管他了,可是對於未來他只有迷茫,人生理想如果只是為了考取大學,而且是在各種強壓之下,那他將來的生活將為什麼去拼搏?未來要面臨競爭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遠遠不是考上了大學就能解決的。

也有很多人常常把工作當成是幸福必須要承擔的痛苦,會對自己說,只要我退休了,就能過上好的生活,等我的公司上市了,或者只要我當上了科長的位置,我就會覺得很幸福,可是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當他當上了科長,他可能又想著要當處長,上面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慾望的不滿足,讓他更加無法去享受幸福的生活。

第三種“虛無主義型”,現在不幸福,將來也很難幸福,這種心態被心理學家稱為“習得性無助”,虛無主義者是那些已經放棄追求幸福的人,不再相信生活會有意義,如果第一種享樂主義代表了為現在而活,那第二種忙碌奔波行,就代表了為未來而活,而第三種虛無主義者則代表沉迷於過去,放棄現在和未來,他們被過去的陰影所纏繞。

為什麼會成為虛無主義者?是因為過去的生活和經歷,讓他們覺得很難通向幸福。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將狗分為三組,在三個地板上充電的房間裡,第一組狗被輕微的電擊,而他們旁邊有一個開關,只要碰一下開關就可以停止電擊,第二組狗也要遭受電擊,但他們沒有任何方法阻止電擊,第三組則完全沒有受到電擊,過了一會兒,所有的狗都被關進一個大箱子裡,箱子邊上有著很矮的欄杆,接著開始進行輕微電擊。

大家覺得哪組狗無法避開電擊呢?,對的,就是第二組狗。

第一組的狗,之前學會了操縱開關和第三組沒有被電擊過的狗都很快的跳出了欄杆,因為它們知道電擊是可以被避免的,而只有第二組之前無法停止招受電擊的狗,只會呆在原地哀叫,因為過去的經歷告訴它們,電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它們只能忍受,這些狗就是“習得性無助”的受害者。

我們可能會在心裡想這第二組的狗也太傻了,那麼矮的欄杆不會自己跳出來嗎?可是我們想一想身邊是否也有這種型別的人?因為在一場戀愛當中受過傷,就再也不相信愛情了,還有因為朋友的背叛,或者是職場的失意,從此一蹶不振,總是活在過去的陰霾當中,不願意走出來,去面對新的生活。

當人生進入習得性無助,就很難再獲得幸福,因為不管當下處於怎樣的狀態,總是會沉浸在過往的失敗和不堪當中,甚至有些人現在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都會害怕,害怕什麼,害怕失去,害怕幸福不應該屬於自己,所以虛無主義者是很難享受幸福的。

第四種“幸福型”。學會平衡眼前和未來的幸福。這一型別的人有長遠的目標,願意為長遠的目標放棄短暫的利益,但是也能夠很好地享受當下的生活。

以前的自己更傾向於忙碌奔波型,總是覺得想要獲得幸福,就需要付出努力工作的代價,等賺夠了錢就辭職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疲憊的工作和生活,還有不斷上漲的物價讓我看不到辭職的希望,我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終於找到了自己最熱愛的閱讀事業。透過閱讀,我規劃出了自己未來的人生藍圖,也找到了現在生活和工作的意義,副業也開始實現高效閱讀變現,我可以自己閱讀的同時,還帶領更多的小夥伴們一起養成閱讀的習慣。

對未來我有了更美好的憧憬,也開始享受當下的生活。

作者透過本書讓我們瞭解了幸福的真相,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環境和狀態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當下的生活,能否平衡眼前和未來的幸福,我們需要不斷的反思和行動,從作者為我們介紹的方法中,找到能夠讓自己感受到幸福的方法。

首先、保持好的生活習慣。

可以是每週和伴侶看一場電影,陪孩子看幾本繪本,也可以是一家人每天在一起共進晚餐。還可以是每年和家人約定一起長途旅行,疫情期間不允許出省,我和朋友一起也選擇了就近旅行。總之,保持一些能讓自己愉悅的習慣。

其次、學會表達愛

含蓄的我們總認為,我愛你,你肯定能夠感受得到,掛在嘴邊的那都不叫愛。但有時就是出門前簡單的一句我愛你,都可以讓彼此的心情愉悅一整天。今天早上,我也是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對著即將出門去上班的老公說,注意安全,我愛你,老公愣了一下,也輕輕的回了一聲,嗯,知道。咦,怎麼不是我也愛你?看來,內斂的我們想要說,我愛你都還需要刻意練習。

第三、挖掘內心深處的渴望

現代社會人人都把財富和地位與成功掛鉤,我們也越來越相信,只要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一定會幸福,大學畢業渴望去遠方看看世界的我,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考上了鐵飯碗單位,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工資按時到賬,在大家的羨慕聲中我也開始迷失自我,也許這就是幸福吧,但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感受得到。

最後,學會抓住幸福

人生的幸福,就是尋找到自己覺得有意義,並能使自己快樂的事情,同時在過程中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透過不斷的努力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就像現在我覺得讀書讓我的人生有意義,就參加了樊登讀書訓練營、鏡姐高效閱讀營、慈懷講書人訓練營。我遇到了很多的良師益友,每天都能收穫滿滿的正能量,同時也看到自己不斷的進步,我清楚的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麼?幸福就是活在當下,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對不重要的事情學會說不,找到自己熱愛並且擅長的事情,全力以赴的去做,活出生命的意義。

1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道家的真相:從古墓中挖出的驚奇,現代技術無法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