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必於心見之;說心,必於人見之。人與心,心與人,總若離開不得。世之求認識人類者,其必當於此有所識取也。
心非一物也,固不可以形求。所謂人心,離開人的語嘿動靜一切生活則無以見之矣。是故講到人心必於人生求之。而講到人生又不可有見於個體、無見於群體。群體謂始從血緣、地緣等關係而形成之大小集團,可統稱曰社會。
人類生命蓋有其個體生命與社會生命之兩面。看似群體不外乎個體集合以成,其實個體乃從社會(種族)而來。社會為本,個體則其支屬。
人類生命寧重在社會生命之一面,此不可不知。即人生以求人心,若只留意在個體生活上而忽於其社會生活間,是失之矣。(於體則曰生命,於用則曰生活;究其實則一,而體用可以分說。)
動物界著見其生命在群體而不在個體者,莫如蜂、蟻。蜂蟻有社會,顧其社會內部結構、職分秩序一切建築在其身之上。說身,指其生來的機體暨本能。
人類生命重在其社會生命之一面,曾不異乎蜂蟻也。顧所以形成其社會者,非同蜂蟻之在其身與身之間,而寧在人心與心之間焉。試看蜂蟻社會唯其從先天決定者如是,故其社會構造形態乃無發展變化,而人類不然。
人類社會自古及今不斷髮展變化,形態構造隨時隨地萬千其不同。夫人類非無機體無本能也,然其機體本能曾不足以限定之矣。是知人類社會構成之所依重寧在其心也(詳後)。
說心,指人類生命從機體本能解放而透露出來那一面,即所謂理智理性者,將於吾書後文詳之。
“生物學者達爾文是在同獸類密切關係上認識人類,而社會學者馬克思則進一步是在同獸類大有分別上認識人類。”--語出謝姆考夫斯基。
應知:達爾文之認識到人獸間密切關係者是從人的個體生命一面來的,而馬克思之認識到其間大有分別者卻從人的社會生命一面來的。
此所以恩格斯在悼念馬克思時曾說:正如達爾文發見自然界中有機體的進化法則一樣,馬克思發見了人類社會歷史的進化法則。
達爾文所觀察比較的物件是在人身。馬克思所觀察比較的物件在古今社會,雖不即是人心,然須知人心實資藉於社會交往以發展起來,同時,人的社會亦即建築於人心之上,並且隨著社會形態構造的歷史發展而人心亦將自有其發展史。達爾文馬克思先後所啟示於吾人者,有其共同處,亦有其不同處。使吾人得以觀其通者,達爾文之功也;而深進一層,俾有以曉然人類所大不同於物類,亟宜識取人類生命之特徵者,則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功也。
吾書既將從人生(人類生活)以言人心;復將從人心以談論乎人生(人生問題)。前者應屬心理學之研究;後者則世雲人生哲學,或倫理學,或道德論之類。
其言人心也,則指示出事實上人心有如此如此者;其從而論人生也,即其事實之如此以明夫理想上人生所當勉勵實踐者亦即在此焉。人心,人生,非二也。理想要必歸合乎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