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並不發達的古代,聖旨就成為了古代皇帝行使權力的主要手段。不過聖旨的質地是絲織品,因此流傳於世的聖旨並不多,更別說是高等級的聖旨。
當然也有例外,有一些家族在獲得聖旨之後就將其供奉和保護起來,因此經歷了千百年的時間仍可以流傳於世。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陝西老農,他的家中就有祖傳的9道聖旨。

這位老農祖先的身份可不簡單,先祖曾是明朝末年的一位總兵副將。
總兵在明朝主要負責邊防鎮守,也是鎮守地的最高軍事長官。洪熙年間,整個明朝只有4位總兵,總兵的權利由此可見一斑。
而作為副將,權利也不小。但老農先的祖卻以此為起點,透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得到了豫親王的賞識。
儘管明朝在不久後滅亡,但作為一名有才幹的人,老農先祖又很快得到了順治皇帝的賞識。從此這個家族可以用飛黃騰達來形容,在此後的7代人中,先後有13人都在大清朝擔任各種要職。
由於功勳卓著,在雍正至道光年間,家族中共獲得了15道嘉獎聖旨。不過“富貴無長久”,這位老農的先祖雖然顯赫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大清朝卻撐不住了。
在大清朝滅亡之後,這個家族也就隨之沒落。而家族辛苦儲存的聖旨,也在戰火中丟失了6道,最後只剩下9道流傳到了這位老農的手中。

不過老農的兒子不爭氣,他總覺得家族曾經是人上人,因此沒事就愛吹牛,時常和別人吹噓家中祖傳的那9道聖旨。
這件事情一傳十,慢慢地就傳到了當地文物專家的耳朵裡。為了研究清朝歷史,專家專程拜訪,希望老農可以把聖旨上交,畢竟民間的儲存技術落後,而聖旨都是綾錦織品,稍有不慎就可能腐爛損壞。
但老農卻拒絕了,道理也很簡單。這些都是祖先的榮耀,是家族的見證。原本有15道,現在僅剩下9道,他說什麼也不能讓祖宗用命換回來的榮耀從他的手中流出。

圖:單色聖旨
經過了解才知道,老農的先祖多是武將,這些聖旨都是先祖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難怪老農會如此執著。
既然上交無望,專家們也就陸續地返回了。
後來有家博物館要做一次展覽,因此館方找到老農提出借用,展覽過後就歸還。
老農有些不放心。博物館的人看到後,就提出老農父子可以一同前往,並且可以專門為他們父子提供保管聖旨的房間,而鑰匙也交給他們自己保管。
老農聽到這裡放心多了,畢竟只是借去展覽,而且還能向世人展示祖先的榮耀。於是老農就小心翼翼地拿出了所有的聖旨,隨後就來到了展覽的地方。

這裡也許有的人並不知道,其實聖旨也分等級,而這種等級是根據接旨人的官階來定。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聖旨分為多個等級,區分的方法就是聖旨所使用的軸以及色彩。其中等級最高的是七色,其次是五色,然後就是三色和單色。
而等級的分水嶺則是五品官,往下是單色,往上就是彩色。
而老農拿出來的聖旨就有幾道是彩色的,但後來有兩道彩色的丟失了。

圖:彩色聖旨
原來在展覽快要結束的時候,有兩道彩色的聖旨,莫名其妙的不見了。
儘管博物館馬上報了警,但找尋多日都沒找到。老農也從原來的心急如焚變成了無可奈何。
但奇怪的是,展覽廳的內外都有監控和守衛,而且鑰匙也只有老農父子有,難道兩件寶貝自己飛走了?
面對警方的懷疑,老農父子花了5年的時間才證明了清白。
但自丟失的兩件寶貝卻一直都未找到,氣憤的老農將博物館告上了法庭。

老農認為博物館借走了自己的聖旨,但由於管理不嚴導致丟失了兩道,所以要求賠償40萬元。
但審判的時候,法官認為雙方責任各佔一半。而且根據市值計算,這兩道聖旨的價格是20萬元左右,因此雙方各承擔一半,判博物館賠償老農9萬元。
判決之後,這件事情也就畫上了一個句號。不過此後老農剩下的聖旨都藏了起來,再也沒有在人前顯露過。
對於丟失的那兩道,雖然至今不知流落到了哪裡,但希望得到的人可以好好地儲存,畢竟這是歷史的遺存,是一個家族興衰的見證。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