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人這一生,如想平淡順遂,老人家有幾句良言,僅供參考,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複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若有不當,權當笑餌。整合老人常說的話,大體來說人有三忌:一曰牢騷太盛,二曰鋒芒太露,三曰口出惡言。

一曰牢騷太盛

最先接觸說牢騷不好的話,是我的一高中語文老師,那個時候,資訊並不是很發達,當時老師給我們傳達的知識是:“牢騷太盛傷肝腸,風物長宜放眼量。”後面才知,毛澤東的詩句是“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此詩的來源也很有意思,當時我語文老師說是毛主席的好友來信,主席和詩一首勸勉他的。故事說是柳亞子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忘記了好友柳亞子,柳亞子來信,附了一首詩,大致意思,估計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要去過隱居生活了。主席懂了他的委婉意思,就給了他回信,其中就有這兩句。

附:柳亞子《感事呈毛主席》

開天闢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老人們常言,為人切忌牢騷太盛。後來,出來工作,對這話深有體會。工作的時候,你再抱怨,發牢騷也沒什麼用,事你還是得做完。但發牢騷,卻可以抹殺你所有做事的功績。你想想,是不是很得不償失。事情做完了,卻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實在是兩手空空啊。你在發牢騷的時候,領導聽到了會覺得你對工作不認真,被有些小人聽到了,到領導那裡告你一狀,估摸著這之後有你的小鞋穿。

曾經聽過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相信這也是很多人身邊真實存在的故事。

以前,家中大小事務都是朋友媽媽一個人操持。有些事情朋友跟他爸爸稍微晚一點做,比如說稍晚一點刷碗、稍晚一點洗衣服,稍晚一點起床等等,但是這些小事一旦稍微晚一點做都要被朋友老媽抱怨,說他們懶得過分,事情全讓她做,沒一個人來幫她。朋友媽媽,一邊自己默默地洗碗、洗衣服,一邊發牢騷。他媽媽發牢騷的時候,他說他跟他父親,心情都不是很好。前面幾次發牢騷的時候,我的朋友跟他父親還可以保持沉默。說得多了,基本上都會被懟回去,“你不高興做,就別做,放在那裡,我們自然會做,只是稍微晚一點做,你非得這麼早做。”

你看,朋友媽媽辛苦把碗刷了,把衣服洗了,但是沒有一個人買他的帳。事情都做完了,發牢騷只會適得其反,最終還惹人厭,費力不討好。

二曰鋒芒太露

有句老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良言。一個人鋒芒太露,必定會惹人嫉妒,有些人一旦嫉妒之心升起,就必定會給你使絆子。我們不敢去揣摩試探人性,常言道,人心經不起試探。這個世界上如果真有人希望你過得比他好,只怕只有你父母了,親兄妹之間,如果你過得比他們好,都是會有嫉妒之心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農村父輩兄妹眾多,兄弟之間離得近,一母同胞的哥哥是絕對不會讓弟弟家比他過得好的。你家條件稍微比他好,他到處說你壞話,兄弟與外人吵架,他相幫的絕對是外人,而不是自家兄弟,所謂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絕對只是書本上的句子,用在實處,會有出入。你還別不信,這確實是身邊朋友的真例項子,所以啊,你想想自家兄弟尚且如此,更何況跟你沒有一點關係的其他人呢。

所謂的,“打斷骨頭,連著筋”,這樣的事情,實在不可多得。所以還是藏拙,才是真正的大智,正所謂,大智若愚是也。

三曰口出惡言

俗語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俗話說,禍從口出,無外乎就是對人惡語。一般而言,惡語並不單單就是一些罵人的話語,還包括別人不喜歡的話句。人心不可測,你讓別人難堪,心胸狹隘之人,必定會有怨言,怨無處發洩,自然要給你惹事上身,輕者給你穿小鞋,重則反誤了卿卿性命,實在得不償失。得罪君子,還算好的,頂多就是他不高興幾天,至少不會背後陰你,但是人心隔肚皮,誰又識得人心,誰又通透呢。

有人說,上天給了我們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這就說明女媧在造人的時候就想好了,那是讓我們多聽多看少說話。細細想來,不無道理。明君如李世民,在魏徵諫言的時候,都有六次想殺他,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所以啊,少說。

這三句話,老人們經常說起,人的大忌諱,也許就隱藏在其間,僅供參考。你又常聽到身邊老人講過哪些大道理呢,可以分享喲。

2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從筆跡能判斷人的性格嗎?都說“字如其人”,原來字跡中暗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