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劉姥姥又老又醜又窮,但卻是紅樓夢裡人氣很高的人物。

尤其是近現代,貴族早已土崩瓦解,知識分子的風骨也不復存在。紅樓夢裡的大部分人物,似乎都遠離了我們。

唯有劉姥姥,她卑微粗俗但不失聰慧,圓滑現實但依舊保有善良。她的生存之道,令廣大社畜大受啟發。尤其是從道德層面,她是個被豁免的角色。救助巧姐,令其所得恩惠皆有合理性。

這樣一個角色,從各方面都滿足了勞苦大眾的期望和需求。

劉姥姥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眾生百態,也照出了賈府很多隱秘的人情事故。而這,才是曹雪芹創作劉姥姥的本意!

大觀園呈現大規模的集體遊園,涉及到賈府上下各色人群,多年來只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元春省親,另一次是劉姥姥來訪。

這個安排其中大有深意。別看劉姥姥卑微之極,作者卻要讓她來上演另一種貴妃省親,是農婦版、滑稽版、接地氣版的。

對很多參與者而言,卸掉了偽裝後,恰恰也就成了真實版。

01 賈母

透過劉姥姥,誰被刻畫得最豐滿、最成功呢?是賈母。

賈母在書中很特殊,她地位最高,資歷最老。而本書的主體是一群青春女子,以她們的視角看到的賈母,不可能完整。

劉姥姥跟賈母幾乎同歲。兩個老人一貧一富,看似生活完全不同,但經歷過的冷暖曲折卻一樣多。

所謂歷盡浮生,遍看滄桑,修成千人人精,那就是說的賈母和劉姥姥。

在醫療不普及、科技低下的時代,要活到她們的年齡,絕不能僅靠命,而是必須具備高度智慧。

我們現在的老齡化,是靠藥物、手術和龐大的社會服務支撐出來的。規避了天然淘汰,年齡就成了虛妄的數字,很多人越老越無用。

但在那個時代,每一圈年輪都玩不得虛的,都經歷了嚴酷的考驗。沒什麼外力可藉助,全靠自己修煉出來。

於是,老人常常會活出奇蹟,活出異於常人的通透。

劉姥姥進入賈府,人人她都不認識。但只需一眼,她能把對方的身份定位個八九不離十,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曹雪芹為什麼要這樣安排?答案在賈母那句話裡:

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請了來我見一見。

賈母此前沒見過劉姥姥,憑什麼斷定她是個“積古的老人家”,而不是地痞,不是潑婦呢?

劉姥姥本是個老寡婦,沒丈夫、沒子嗣,田產稀薄,幾乎沒任何生存保障。世代鄉下人,真是一無所有,想攀個親戚都不是自家的。

這麼個吃乾飯的,要靠個窮女婿過日子,哪兒有那麼容易。要看多少臉色啊!

然而現實是,她女婿辦不成的事,她卻能辦成。

賈母不需要了解很多,只要知道人物關係,知道劉姥姥上次戰績,就能斷定:她一定有幾把刷子。

劉姥姥一大把年紀,還在為家人生計奔走,賈母自己又何嘗不是?

不要以為賈母只會養尊處優,其實她是舊貴族的一把遮雨傘。賈府不斷地接受安置沒落家族,這就是明證。有賈母在,賈家幾房才勉強共進退,看上去還是個宗族。她一旦不在,賈家馬上散攤。

劉姥姥累在身,賈母累在心。在男權社會里,她們的生命週期戰勝了大部分男性,這其中的辛酸與豁達,人莫能知。

所以她倆不等見面,彼此就已神交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劉姥姥的故事,並不真正為寫劉姥姥,而是賈母的正本

透過她,讀者才能看到全面的賈母,她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老祖宗,更是一個審時度勢、久經沙場的人生戰將。與此同時,還是個遊戲神通的人間精靈。

因為劉姥姥所能,賈母皆能。而賈母所能,劉姥姥卻未必。

我們來簡單總結下,曹雪芹刻畫了賈母的哪些特色:

1、高超的識人之術,圓滑的社交手段。

上面已經解析,不再累述。

2、憐老惜貧,本性善良。

這一點也無需多解釋,讀者都會感受到。

在前80回裡,劉姥姥兩次進賈府。第一次是膽戰心驚、忍辱納垢的狀態,最後強死賴活得到二十兩銀子的資助。

第二次就完全不同了。按她自己說的:

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過的,都經驗了。難得老太太和姑奶奶並那些小姐們,連各房裡的姑娘們,都這樣憐貧惜老照看我......

她能登堂入室,能享受客人待遇,能得到眾人照看,最後還能滿載而歸。所有這一切全靠賈母!有了賈母的庇護提攜,劉姥姥才能翻身農奴把歌唱。

3、和光同塵,真正的貴族精神。

這是賈母最核心、最難得,也是最令人欣賞的品質。

貴族不僅是一種地位和頭銜,更意味著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因為富是指物質,貴是指精神。沒有高規格的精神世界,就配不上貴族頭銜。

賈母的性格非常圓融,沒有過激的方面,海納百川。她能夠接受各種型別的人物,無論世故的還是清高的,無論張揚的還是低調的,她都能發掘她們的美麗。

無論貧富貴賤,她都能打交道,這點尤為難得!要知道在當時社會,高階級理所當然的打壓低階級,像賈母這種身份,著實沒必要走親民路線。

所謂階級森嚴,不是簡單的口號。不同階級待遇不同,連行走的路、站的地磚都各不相同。賈母帶著劉姥姥逛來逛去,其實頗有不便,甚至有僭越之嫌。

比如大觀園就有專屬性。家廟櫳翠庵性質更特殊,非皇家事宜、重大典儀根本不應啟用。更不要說接待鄉下老婆子的酒後造訪。

以妙玉的身份和職責,對劉姥姥不屑並不為過。而這從側面,更強化凸現出賈母的人格光輝。

王熙鳳也有善良的一面,但劉姥姥前後兩次不同的經歷,證明賈母更博大、寬容、平等。

當今社會把平等列為美德,能做到的人依然很少。而當時社會反對平等,賈母卻從不畫地為牢,固化自己的地位,可見其天性裡的曠達透徹。

寫到這裡,插個題外話:每次提到史家,文章下都有一堆反對意見。很多讀者堅持認為史家又敗落又虐待兒童,見我說史家寬鬆有愛,大惑不解。

我的結論當然有很多依據,最最重要的就是賈母,她是史家最顯著的作品。這樣一個頂級大boss,偏偏不能代表史家風格,這可能嗎?你要是曹雪芹就這樣創作嗎?

史家祖上是尚書令(即宰相),是文臣的頂端,又是開國功勳。歷史上對應的是張良、劉伯溫之流的人物,無智焉得其位?

就像普羅大眾都認為黛玉刻薄小性一樣,對史家的誤解,也是困於表象。尤其是從寶姐姐、襲人口中傳出的資訊,能是真相嗎?

按照如今的說法,貴族精神一要有文化的教養,二是對社會的擔當,三是自由的靈魂。

對比這些內容,四大家族裡,其實只有史家堪稱貴族。賈母的文化、見識、情趣都來自史家。最關鍵是她的靈魂,不受那個時代的桎梏,絕對非同一般!

4、隔山打牛,敲山震虎。

這最後一點,畫風就轉折了。

擁有高階智慧的人,做事絕對不是單一的目的,甚至也不能簡單的歸於善或惡,而是兼具多個方面,既能利人也能利己。

接待劉姥姥,更深一層的目的是:給王夫人煞煞氣,給薛家遞上一面鏡子。

劉姥姥是王家的親戚。我們帶入角色去感受下,嫁到婆家的媳婦,孃家八百年前的窮親戚追到這裡討飯,你心裡會舒服嗎?在婆家人面前,不要面子的嗎?

本來一句話就能打發走,賈母偏要讓她登堂入室,劉姥姥又偏會耍寶賣乖,出盡洋相。

假如王家本身清貴,那倒無妨。可事實偏偏是:王家在賈、史、林、李等眾家族面前,就是大字不識的莽夫,政治暴發戶。薛家就更不用說了。

矮子面前不能說短。王薛兩家原本就抹不去粗俗的標籤,如今弄個粗俗透頂的親戚拼命表演,這滋味可想而知。

也許有讀者會說:賈母這麼做,豈不是有點損?

不!你必須先弄明白前因後果。隨著元春封妃、王家升官,王夫人逐漸有膽量跟賈母抗衡,私下已做了很多小動作。薛家更是上竄下跳,逼婚寶玉。

寶黛釵三角關係轉折於36回,劉姥姥二進賈府發生在第40回,緊連其後。透過這場社交,賈母又一次跟薛家暗中過招,彼此都在窺探對方的態度。

薛家初來賈府,賈母真心誠意以親戚待之,處處給足面子。那時候她經常當眾誇寶釵,寶釵也各種巴結賈母。但到了這個時期,一切都變樣了。

賈母不僅不誇寶釵了,而且藉著遊園的機會,大大貶損了寶釵一番。

大家走到每個地方都讚歎不已,賈母都自豪不已,唯獨到了蘅蕪苑,景色蕭條、房舍陰冷。賈母又皺眉又感嘆,各種批評,連“住馬棚”的粗話都拿出來了。

試想,以賈母之尊,哪兒需要跟劉姥姥炫耀。前面的自豪,與後面對蘅蕪苑的不入眼,形成巨大反差,這就是賈母故意的。

賈母在蘅蕪苑評點半天,期間發問,都是鳳姐薛姨媽回答。從始至終,寶釵沒有一句話,也沒一個動作,彷彿沒出鏡似的。這還是當初八面玲瓏、巧舌討好的寶釵嗎?

不僅在蘅蕪苑,整個劉姥姥來訪期間,每個人都融入歡樂的海洋,唯有她始終沒笑過。跟劉姥姥、跟賈府眾人都沒有一絲互動。

最愛社交的她,離奇的全程禁聲,莫名潛水。即便全場笑噴,曹雪芹寫到每個人的反應,唯獨沒有薛寶釵。論重要性,她原本僅次於黛玉!到底是漏了,還是她冷麵以對,無動於衷呢?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說賈府人人都瞧不起劉姥姥,只有寶釵還好,沒鄙視過她——哈哈,我的天啊,世上為何有如此顛倒之人。

從頭到尾不啃氣,就等於不鄙視?很多人竟然不懂得,社交中最大的鄙視不是吐槽,而是漠視,不搭理你。

曹雪芹刻畫寶釵,歷來都用反筆,不寫的地方才是真相。沒有任何人對劉姥姥的反感、鄙視,甚至厭惡之情,超過薛寶釵。

薛家是王夫人的親戚,劉姥姥也是,她們角色相同。劉姥姥被各種耍弄,那就是賈母的告示:

別看我待你薛家為上賓,其實就是耍著你們玩兒,圖個樂罷了。你們非要賴著不走的話,就跟劉姥姥一樣,我只當可憐要飯的。只要你們自己不尷尬就行。

這層意思,大部分讀者不會懂,寶釵卻秒懂。這才是她全程黑臉潛水的成因。

省親是全書的一個轉折點,寶釵當時充滿興奮,和對自己未來的憧憬。到了劉姥姥這版省親中,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不是打臉又是什麼?上一次興奮,原是自己想多了,大大高估了自己。自己的真實地位跟劉姥姥差不多!

因此這版省親也是個轉折點。這段時期的寶玉和賈母,對薛家反感到極致,是對薛家最不友好的階段。

薛姨媽早進來了,一面歸坐,笑道:“今兒老太太高興,這早晚就來了。”賈母笑道:“我才說來遲了的要罰他,不想姨太太就來遲了。”

這是40迴游園的前奏,薛姨媽剛進屋,就被賈母迎頭將了一軍。可之前哪兒說過罰寶玉啊?看似開個玩笑,但玩笑裡必然藏著某種態度。

整個遊園過程中,寶釵壓根就在受罪。

正因為有這些故事,劉姥姥走後,劇情馬上發生變化,寶釵跟黛玉迅速和解。所謂教育黛玉,真實目的是向賈母丟擲訊號:我不爭寶玉了,我要謹遵禮教做回淑女了。

02 王夫人

王夫人對劉姥姥是什麼態度呢?需要分階段解析。

兩個王家結親走動時,只有王夫人和鳳姐之父參與過。劉姥姥第一次來賈府,絕絕對對只衝著王夫人而來。

但王夫人避而不見,不僅如此,也沒著人傳個話。她是讓周瑞家給鳳姐說:

便是有什麼說的,叫奶奶裁度著就是了。

請注意,如果叫人給劉姥姥傳個話,也算是一種見面,代表某種認可。而王夫人連傳話都省了,確實是不想搭理劉姥姥。

當然還有證據,她沒拿一針一線給劉姥姥,二十兩銀子是賈府官中的錢。況且,從她似是而非的話來看,即便拿賈府錢做人情,她都沒啥興趣。

事實上,二十兩的戰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周瑞家的。王夫人的話,本質上等於啥都沒說,如何理解如何執行,彈性很大。周瑞家的在語氣措辭上稍有變化,就能暗中引導整個事件的走向。

而周之所以幫忙,因為“昔年他丈夫周瑞爭買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兒之力”。

劉姥姥曾經一度認為求助無望了。這就是個暗示,作者的意思是:她能得到銀子,真的很懸!周的大力幫忙加鳳姐的豪爽,才有了這個結果。

她嘴中那個“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王夫人,名聲雖好,可真的面對老貧時,看都懶得看一眼。

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就沒再提過王夫人,直接衝著鳳姐去。周瑞家的去客廳彙報,也沒找王夫人,是鳳姐說了句客氣話被賈母聽到,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到了登堂入室了,劉姥姥全程跟王夫人沒互動過,她們沒有一句對話。賈母問東問西的,王夫人對自己的親戚卻一個字都沒有。

這不神奇嗎?好歹她們幾十年前認識,兩家還共過一些事,總有些往事可以提及吧。

常理下,她倆見面應該有一陣寒暄。可書上沒有!是零互動,全程零互動!

聰明的讀者應該看出:自劉姥姥來過一次後,她對王夫人就沒任何幻想了。後來既然投了賈母的緣,就只認賈母。

王夫人明知賈母嘲笑王家、打壓她威風,無可奈何只好乾看著,心頭其實非常窩火。

在劉姥姥這場大風中,被吹最難受的,莫過薛寶釵和王夫人。

所以她全程冷漠就不足為奇,連行酒令都要鴛鴦替代。文化缺陷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應該是主觀問題,心裡有氣不願參與。

薛姨媽文化水平與之相似,卻參與了酒令。只是說個押韻話,沒要求多高水準。其中的真相是:薛姨媽臉皮比較鈍感,她是真的沒啥貴氣,也就沒啥包袱。而王夫人久做主母,受不了這局面。

劉姥姥簡直就是王夫人的噩夢!正因為如此,最後她狠狠送出一大摞銀子。

若以生活費換算的話,一百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十五萬左右。這麼大的手筆,哪裡還算親戚情誼?

劉姥姥臨走時,平兒囑咐說:

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乾菜帶些來,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愛吃。

然而劉姥姥此後沒再來過,直到賈府被抄,才又一次見到賈府人。難道是劉姥姥飄了,拿了錢就不認人了?當然不是,原因在於王夫人:

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這可是擲地有聲的關大門。劉姥姥若再聽不懂,就是傻子了。

一件物品也沒送她,一堆冷冰冰的銀子,徹底宣告了絕交。

這場狂歡裡,大部分人跟著歡,盲目做著配角。有誰知道背後的主角是賈母和王夫人?她兩人剛剛掰了場手腕。

對比賈母、王夫人和鳳姐,清晰地呈現出三種不同人格。

賈母是高階貴族風範,圓融無礙,能在快樂中開展花式外交。即便嘲弄王薛,那也是對不知分寸之人的柔性抗議,避免激化矛盾。

王夫人是頑固的私利守衛者,狹隘愚昧。外做仁義道德,內心冷酷刻板。她的人生信條就是唯我獨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觸到逆鱗,六親不認。

鳳姐內裡善良,但好大喜功,喜聽奉承。相比於賈母,她缺少包容溫和。但相比王夫人,她要可愛的多、真實的多。作弄劉姥姥時,她就不覺得王家怎樣,只要大家開心就好。

03 黛玉

嘲笑劉姥姥母蝗蟲,一直是黛玉最大的汙點。兩百年來,只要有人說不喜歡黛玉,必然要說這件事。

1、若論瞧不起劉姥姥,賈府眾人完全一樣。包括全部下人,都在心裡嘲笑劉姥姥。

這原本就是人間真相,你迴避的了嗎?錦衣玉食的貴族,憑什麼會看上山野村婦?她再善良,也抹不掉自身的粗俗鄙陋啊。

無論是從階級觀念,還是從個人修養,說不鄙視她純屬掩耳盜鈴!

2、成年人與非成年人,各有各的道德標準。成年人的道德,應包容萬物,感同身受對方之不易。但對青少年而言,這樣期待顯然不現實。

青少年是單向思維,只認可美好的事物。賈府這些小姐們,原本養尊處優,大觀園又是奉旨居住。她們對忽然入侵的異類份子心有排斥,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心態了。

她們在社交中保持彬彬有禮,不拆臺不擺臉色,就是對客人的尊重,已經完成了道德的義務。

這一點黛玉做的很好。自己高貴的書房闖進來一個村婦,儘管大違文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宗旨,但黛玉沒有擺出清高姿態,動作殷勤,禮貌應對。

從種種細節去看,黛玉比寶釵的禮節周到多了。我十幾歲時,就對又老又醜的人很有排斥感,如果是我,真的難以做到黛玉這樣。

3、劉姥姥在大觀園扮演女蔑片,博大家一樂。就像戲子一樣,已經自帶娛樂性質。沒有這個前提,自然不會有黛玉後面的笑話。

4、大觀園自建成之始,從未有過這樣的來客,也少有大規模興師動眾。折騰了幾天,到告一段落時,如果大家沉寂無聲,才不合情理呢。

大家聚在一起嘻笑一陣子,恰恰證明這群孩子心無城府。賈府深層的內鬥,她們看不到。

5、如果黛玉此舉有輕薄之嫌,就不會得到一眾姐妹的喝彩應和。

黛玉是替大家發言,而且是以最貼切、最詼諧的方式發言,可謂點石成金。

賈府這樣的豪門,處處是規矩,時時有窠臼,日常是多麼冷暗無趣。劉姥姥破門而入,帶來完全不同的味道,這是她的價值所在。而能延續這一價值的人,便是黛玉。

曹雪芹刻畫這一筆,不但沒有批判之意,相反是黛玉性格最光明的一面,她也跟劉姥姥一樣生動有趣。假以時日,她必然會成長為另一個賈母。

說黛玉蔑視勞動人民,那是偷換概念。王夫人才是厭惡窮親戚,而姑娘們對貧富還沒建立成見,她們是排斥粗俗,這是她們的教育水平所決定的。

#紅樓夢# #劉姥姥# #林黛玉# #賈母##薛寶釵#

1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老祖宗的處世智慧,領悟十句話,勝讀十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