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坐落於西安市鄠邑區的的紫閣峪,原名紫蓋山,是古代時終南名山之首,自古以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跡和千古詩篇佳作。唐代詩人李白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寫到“紫閣連終南,青冥天倪色。”於是後人就把紫蓋山改名叫做紫閣山。紫閣山景點眾多且流傳的故事眾多,下面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望夫石,相傳古時,在這塊巨石旁住著一戶人家,男的是一位忠厚老實的莊稼漢,娶了位非常賢淑美貌的妻子,名叫香蓮,夫妻恩愛,男耕女織,小日子過得也如意。不料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冬,香蓮的丈夫在出山的半路上,被土匪掠走。一年過去了,香蓮四處打聽,毫無音訊,她非常思念丈夫,每夜傍晚時分,總要站在這塊大石上向遠處了望,期望丈夫早日歸來。就這樣年復一年的等呀等,望呀望,就是不見丈夫的影子。

香蓮的行為感動了山神,山神變化成一位路人,試揉香蓮的心,他對香蓮說:你的丈夫早就不在人世了,你何必那樣痴情了,年紀輕輕的還是改嫁吧。香蓮聽了山神的話非常生氣的說:我夫一日不歸,我就一日不改望夫的決心,我的決心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堅硬。話音剛落,她用力一踩腳,說也奇怪,這塊堅硬的石頭竟被她踩裂了一大塊,她自己遂化為一顆香椿樹,插入巨石的裂縫中,象徵著她永遠站在這塊巨石上,盼望著自己丈夫的歸來。後人讚歎道:“頑石崩裂倩影深,難證香君痴情心;從此不識《列女傳》,唯道‘望夫’感後人”。

紫閣塔,又名敬德塔,塔內保留著唐玄奘遺骸,宋時被毀,宋天佑七年重修紫閣寺塔,建七重塔,為葬骨塔不再破壞,塔不留名,保留至今。敬德塔體巨集偉挺拔,雕工精細,造型秀麗,裝飾典雅。第一層出兩挑單昂單華拱,二層以上均出一挑。此塔歷經多次地震,至今仍完整無缺。

有學者認為唐末玄奘遺骸被興教寺僧人們護攜至終南山,就安奉於敬德塔。理由有三:一是塔的監修者尉遲敬德的侄子窺基是玄奘門徒;二是敬德塔是一座無主塔,“無主塔”符合玄奘臨終前“擇山澗僻處安置”,以求死後屍骨安寧的遺囑相符。玄奘後世弟子移遺骸至紫閣寺,沒有張揚,不留塔名,既能求得先師安寧,也避免了再遭禍患;三是七級塔與玄奘“大遍覺”的佛教地位相符。

《建康志》、《金陵志》以及1942年南京出土石函均指出:公元998年,金陵僧人可政遊歷到紫閣寺攜走玄奘頂骨,迎請於金陵天禧寺供奉。敬德塔經風雨而歷滄桑,卻不改頂天立地的容顏!敬德是隋唐時候的名望之人,被尊稱為門神,和秦瓊並列,屬於正氣一身的真君子!是隋唐時期名將之一,兵器使用的是雙鞭,據說敬德有兩位老婆,忠貞而不逾。一個是號稱當時幾大美女中的一個,而另外一個卻是天下當時奇醜無比的一個,也有一說,敬德有個少數民族的女子相隨,屬於天下第一大美女,而敬德塔為何在戶縣紫閣峪之上,不得而知。敬德的為人正直,正所謂美女愛英雄,也不足為怪!人生當如敬德一樣頂天立地,當如敬德塔一樣巍然聳立,避天地之邪氣,鎮人生之正氣。真乃:“南山的紫閣,人生的風景。”樸素古塔,給我們留下的文化卻非常的靚麗。

紫閣寺,奇怪的是千百年來,紫閣峪裡只見敬德塔,不見紫閣寺。難道有關故事,皆是子虛烏有?學者們大眼瞪小眼,陷入迷茫。2003年秋季,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傾瀉而下,在距離敬德塔約3百米處,學界尋覓多年未果的“紫閣寺遺址”被沖刷出來。石條、石階,石碑,無聲地講述了被掩埋的歷史。

在當年舉行的“玄奘與紫閣寺學術認證會”上,戶縣政府公佈了尋找“紫閣寺遺址”的相關資訊。有關文獻表明,玄奘圓寂於銅川的玉華宮,其遺骨先後葬於白鹿原和興教寺。一些僧人在唐末戰亂中,又將玄奘遺骨遷葬於終南山裡的紫閣寺。時隔千年,紫閣寺早已廢棄,但遺址尚存。遺憾的是,紫閣寺遺址的具體方位一直難以確定,致使“玄奘遺骨具體葬於何地”這一千古之謎始終無法破解。紫閣峪村民怎麼也沒想到,他們竟守著這麼大的一個祕密據當地村民說,遺址正由大慈恩寺投資重建,那正是玄奘曾經生活工作和戰鬥過的地方。關於玄奘遺骨所在,現在仍各有說法,各不相讓。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文化不同習俗不同,你知道我們漢族不吃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