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說:“與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守信,但守信的前題是不能違背正義,如果答應他人的事情是符合道德規範的,那就必需履行自己的承諾,做到言而有信。與人相處的時候要態度恭敬,但恭敬不是低三下四的可以討好,只有當恭敬符合禮儀,做到有禮有節,才不會受人羞辱。所依靠的人和所親近的人都這樣人,這樣的人一定是可靠也值尊崇的。“
我個人覺得這一篇主要是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
1、重承諾守正義
一個人是不是能夠做到言而有信,決定了身邊有多少人願意信任他,這點毋庸置疑,但是,也要分清楚是什麼情況,假如當初答應的事情就是違背正義的,那這事就不能做,比如我們看的警匪片、武俠片裡,裡面的壞人也很守信,但是要說他們這樣做對嗎?那肯定也不對。所以,守信的前提是,答應做的事情是正義的,是不違背道德規範的。
言必行,行必果也要分清楚方向,有時候可能會為了面子答應朋友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但是這樣的事情,當時答應了,之後也不能做,不然就是把自己和朋友一起推向了深淵。
覺得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守信但更要守義。
2、不卑不亢,有禮有節
與人交往的時候,當然要有禮貌,你越客氣,別人才越會覺得受到尊重,但是這裡也有個度的問題:恭敬是發自心底的尊敬,而不是因為有求於人或低位相對低下與人交往的時候就低三下四,卑躬屈膝,這樣反而讓別人覺得不舒服,打心底裡看不起你。
待人彬彬有禮卻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樣的人才值得尊敬。
3、有所選擇的交朋友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麼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孟母為什麼要三遷,剛開始左鄰右舍的孩子都特別貪玩沒有人讀書,孟子也跟著特別愛玩;第一次搬遷鄰居是鐵匠,孟子就跟著學打鐵;第二次孟母想著找個沒有鄰居的地方就好了,於是搬到了荒郊野鄰沒有鄰居的地方,只有一片墳地,結果孟子看到清明時節很多人送葬很好玩,又跟著學他們的動作,第三次,孟母把家手搬到了學堂附近,周圍都是讀書人,於是孟子開始好好學習,可見交友對自己的影響。
不管自己定力足不足,都儘量去交一些優秀的朋友,因為這樣不僅僅容易讓自己變的更好,也可以開闊眼界透過朋友的眼睛去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以上,修自身,也注意給自己創造好的環境,這才是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