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從分裂走向統一,又歷經了北宋、南宋的跌宕。在鼎盛時期國富民強,經濟快速發展,而在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就連九五至尊的皇帝也被擄走成了階下囚,自顧不暇。大宋帝國的興衰也反應在花文化上,想當年花開滿城,從市井到宮廷皆習花藝,是何等輝煌的一種景象?

一、無孔不入的花文化

01.插花衍變成一種才藝

作為雅正端方的讀書人,大多都精通“琴棋書畫”這四門技藝。到了宋代,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這四門技藝也悄悄變化,變成了“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當時的世家大族會專門教導子弟學習這些專門的課程,就連皇宮裡都將插花作為一項必修的專案。

插花在當時不止是權貴們的遊戲,在民間也盛行一時。老百姓們也把掌握插花這門手藝作為時尚的風尚標,一個精通插花的女子更能獲得社會的青睞。如今出土的宋代文物中,就有不少關於插花的記錄。

插花為什麼會風靡全國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符合當時的社會經濟水平。琴棋書畫雖然風雅,但還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的,一把好的古琴就造價不菲。而插花就不需要這麼多門檻了,看的是技藝和心境,是普通民眾也能玩得起的專案。

02.插花也有大學問

插花這門藝術,在宋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擁有多年的歷史,只是在宋代被髮揮到了極致。宋人對插花這件事甚至還衍生出了許多學問。在宋廷裡,插花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從花的選擇到插花的步驟,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

在《武林舊事》中就有關於插花的專門記載:“大花為極盛”,“至於梁、棟、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何翅萬朵”,可見,宋朝人插花已經插出了儀式感,或許在他們看來,插花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插花技藝可以反映出他的心性和品格,甚至是格局大小。

03.插花蘊含著宋朝的時代特徵

宋朝插花的盛行,也蘊含著宋朝的時代特徵,宋朝的插花文化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都知道大宋是文化高度繁榮的一個朝代,蘇東坡、王安石這些文學大家都誕生在那個時代,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作品,而岳飛這些武將似乎沒那麼幸運了。受到大宋王朝輕武重文的影響,插花文化也形成了內斂、秀雅的風格。

宋人插花主要側重理念,重在詮釋插花人的心境與心情,有不少花藝大師會透過插花來諷刺時政,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態度。在花的選材上,他們也頗有講究,像松柏、梅竹之類的花材最受青睞。松柏、梅竹等多用來隱喻君子,也能將君子端正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講究選材,宋代人還講究構圖,他們認為構圖是插花的靈魂所在,一件完美的插花作品,良好的構圖是必不可少的。在構圖中,有講究“清雅”的,清雅通常體現在選材上,像梅蘭竹菊等花材,本身就自帶清雅秀麗的韻味;還有講究“疏朗”的,疏朗常常表現在花的“線條”上,透過裁剪花的枝葉來展現這種線條美。

宋朝是理學高度發展的朝代,像朱熹、楊時這些對理學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大人物也都是宋朝人。當時的理學結合了儒學和道教的文化精華,成為了統治者用來集中權力的重要工具。理學重在“理”,而插花所表現出來的也大都為“理”。因此,許多文人雅士的理學風格都能從他們的插花作品中有所體現。譬如用梅、蘭、桂等材質的人,通常是要表現自己不畏強權、遺世獨立的高潔品性;而選用青松、翠竹等作選材的人,不難看出他們的錚錚鐵骨。可以說花品即人品,在一定程度上,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從他們的插花作品中就能窺探一二。

二、宋朝花開滿城的繁華原因何在?

01.花市盛行的宋王朝

宋朝的花文化能遍佈全國,和宋朝花市場繁榮的關係密不可分。從唐朝開始,我國就一直有賞花、品花、戴花、插花的習俗。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當時的女性對花的執念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在唐宋,女子的額間都流行一種“花鈿”妝容,即用細筆在額頭處描繪出花的形狀,更添清麗之色。還有一些愛美者會將花直接戴在頭上,插在髮間,看起來人比花俏,相得益彰。而當時的男性雖然沒有女性這般“痴迷“,卻也以賞花、品花作為附庸風雅之事。當時的豪門貴公子幾乎都流行賞花,有的甚至還互相攀比起了花藝。

這麼巨大的市場份額,也讓花農們看到了無量的前景。當時的洛陽、杭州、蘇州等地都是花卉種植基地。還有不少花農因為花卉生意發家致富,賺得盆滿缽滿。種花、賣花、賞花,甚至都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宋朝時期,小農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展現宋朝人情風貌的《清明上河圖》裡就有過詳細描繪。

宋朝的花市繁榮到什麼地步呢?不止是汴京、臨安這些個都城有花市,像蘇州、杭州這些地方都能找到花市。宋朝的花市遍佈全國,花基本上已經成了宋朝人民不可或缺的興趣。《夢粱錄》裡有記載:“賣花者以馬頭竹籃盛之,歌叫於市,買者紛然。”

當時在花市消費的,不僅僅是普通的老百姓,一些大詩人和權貴也是花市的常客。宋朝著名的女詩人李清照,也是一位狂熱的花市愛好者,“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她在作品中曾經描述過當時花市繁華的場景。

除了李清照外,陸游也寫過不少關於花市的句子,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中寫到:“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看來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對美麗的事物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宋朝之花,人人愛之。

02.理學與宋朝花卉文化的淵源

花卉文化在宋朝能大行其道的原因,與宋朝的理學也有很重要的關係,理學在宋朝得到了高度的發展和盛行。從本質上來看,理學也是帝王統治天下的一種手段。作為儒學思想的衍生,理學加入了佛教、道教等思想,它講究三教合一,在北宋、南宋曾經盛極一時。後世常說“程朱理學”,所謂的“朱”指的就是宋朝的朱熹

朱熹將理學歸納到了一個新高度,與之而來的,理學的理念也滲透到了宋朝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個的社會提倡“存天理,滅人慾”,即儲存天理,消滅人的慾望。這種觀念也影響到了插花藝術。受到這種理學思想的薰陶,當時的插花者更注重精神的力量與追求,風格多為內斂秀麗的。

與唐朝的博大寬容不同,“內斂”似乎是宋朝的時代烙印,不管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李清照,“內斂”這種特質是深深地印在他們骨子裡的東西。尤其是在宋王朝經濟受損,走向衰敗之後,面對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的景象,他們想要去改變又無力與命運抗爭,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心思放到了插花上,藉此來逃避現實,短暫的寄情山水之間。

因此,插花和賞花並不是單純的愛好,更多的是對自身和未來的一種期許和願望,許多文人把他們的苦悶和抱負,都展示在花藝中了。宋朝的程顥曾經這樣感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宋朝詩人對大自然的感觸更加深刻和敏感,看到花落花開,他們就會開始感傷,惋惜生命和時光的流逝。還有許多不被皇帝重用,鬱郁不得志的文人,他們除了插花找不到更好的消遣方式,只能將自己的遠大志向傾訴在花藝作品中。

三、結語

我國的花卉歷史與插花習俗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其中的緣由也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插花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候是在唐代,那時候的唐朝可謂是萬邦朝拜、盛極一時,所以那時候的插花風格也是磅礴大氣的。

到了北宋初期,剛剛結束戰亂割據,走向大一統,全國都在休養生息,風格自然是偏向內斂含蓄的。隨著北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寄託情懷、放鬆身心的興趣,插花也因此風靡全國。從高堂之上到廟堂之遠,花卉藝術已經成為了宋朝全體民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插花這門藝術也流傳了下來,相信經過現代文化的洗禮和錘鍊,它會綻放出更美麗的光芒!

1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千古之謎的和氏璧就是綠松石製作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