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商代歷史是上古史中可供研究證據最多的。在最近的研究中,真知堂發現,著名的商代青銅國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後母戊鼎的命名還是錯了!它不叫司母戊鼎,也不叫後母戊鼎,正確名稱應該是司女戊鼎。證據來自於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卜辭。

司母戊鼎為何改名後母戊鼎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關於後母戊鼎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在此就不多說。如果不是因為實在太重,它早就被作為鎮國之寶遷移到臺灣了。作為中國歷史上鑄造的最重的商周青銅器,它是武丁時期真正的鎮國之器,是商朝時期中國國力已經極為強大的直接證據。所以它的正確命名,今天依然還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

後母戊鼎原名為司母戊鼎,這個命名是學者郭沫若給出的。

郭沫若認為,這件青銅大方鼎器身上的三個銘文“司母戊”指出,它是為了祭祀母親戊所鑄造的青銅器。

戊,就是這位母親的名字。司 ,是祭祀的意思。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關於這件青銅器為何在九年前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改名為“後母戊鼎”的故事,已經有很多文章對此進行了闡述。

改名為“後母戊鼎”的主要依據是,司和後在商代是同一個字。

這個觀點是學者唐蘭最先提出的。

1977年唐蘭在《安陽殷墟五號墓座談紀要》的發言中,對“司”的解釋公開提出質疑。他認為,在甲骨卜辭和金文中,“後”字都是反寫的,因此看起來就是“司”字,或者說在那個時代“司”和“後”是通用的,根據銘文前後的意思,應該是“後”。

而後,則是夏商時代君主的稱號。這一點在目前所存最早的商代文獻《尚書》《 盤庚》三篇中表現得很清晰。

“古我前後,罔不惟民之承保。後胥戚鮮,以不浮於天時。殷降大虐,先王不懷厥攸作,視民利用遷。汝曷弗念我古後之聞?”《盤庚中》

後母戊鼎的意思,就是商王的母親戊之鼎。

鑄造這件青銅大鼎的人,應該是商王武丁而不是他的兒子祖庚或祖甲。主要論據是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母字有兩點,而女字無兩點。

而且,和此鼎同時期的司母辛鼎是有確切出土地點-婦好墓的。

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肯定和該墓出土的其他幾百件青銅器一樣,是武丁王后婦好生前所用器。根據甲骨文卜辭記載,婦好死於難產,則她死時應該還比較年輕。

以此推測,就算婦好還有其他兒子,但她生前她的兒子還很年輕,只是一個年幼的王子。從邏輯上講,一個經濟沒有獨立的王子,是不可能有這個經濟實力(重117.5公斤青銅),花費數百公斤的吉金為自己的母親辛鑄造青銅器的。

司母辛鼎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司母辛鼎明確出土於殷墟婦好墓,則證明司母辛鼎實際上是武丁王后辛生前所用之代表身份等級之大鼎。

以此推知,所謂後母戊鼎並不是如同郭沫若所說的祭祀母親戊所鑄造的青銅鼎。

當真知堂得出“後母戊鼎並不是祭祀母親戊所鑄造之鼎,而是商王武丁王后戊生前所用之鼎”這個結論後,真知堂給這件青銅國寶重新命名為“後嬪戊鼎”。

當時取這個名字還是有點遺憾,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三個字中並沒有甲骨文或金文中的“嬪”字。只是取了嬪的意思。

在最近重讀胡厚宣先生的《殷商史》的過程中,真知堂發現了新證據。這個鼎確實是商王王后戊生前所用之器。甲骨文卜辭中有證據!

第一,商代甲骨文中有許多祭祀商王王后的卜辭。對被祭祀的商王王后,稱為某王母妣某或某王妾,某王女。如武丁時期祭祀王亥和王亥的配偶,有多條記錄。

“&於王亥妾。”(鐵206.2:南坊3.36)

“貞尞於王亥女,豚。貞勿尞於王亥女。”(乙6404)

這裡的女和母是通用的。一般讀為母,但這個母和女既不是先公王亥的母親也不是王亥的女兒,而是王亥的配偶。

同樣的甲骨文卜辭還有:

示壬母妣庚,示癸母妣甲,大乙母妣丙,卜丙母妣甲,大甲母妣辛,祖丁母妣甲,祖丁母妣戊等一大批甲骨文卜辭(出處略)。

武丁時期甲骨文卜辭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示壬是示癸之父,商湯(大乙)之祖父。卜丙就是《史記》中的外丙。是大乙之子。我們從甲骨文卜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歷代商王基本上都只有一個王后,也就是法定配偶。

只有仲丁有兩個(妣己,妣癸)。祖辛有兩個(妣甲,妣庚)。祖丁有四個(妣甲,妣乙,妣庚,妣癸)。武 丁有三個(妣戊,妣辛,妣癸),祖甲有兩個(妣戊,妣己)。

我們還可以看到,除了在祭祀最早的先公王亥和河時,對其配偶是稱之為妾或女外,其他歷代商王的配偶包括商湯(大乙)之祖母,母親兩代,都是稱為“某王母(女)妣某”的。

舉例說明如下:

示壬母妣庚,指的是商湯的祖父名為壬,祖母名為庚。示癸母妣甲,商湯之父名為癸,母親名為甲。大乙母妣丙,商湯自己名為乙,其王后名為丙。

商代竊曲紋圓鼎

第二,甲骨文卜辭中商王對母親或者歷代王后的祭名均為某王母(女)妣某,這個妣是什麼含義呢?

妣,讀音是,甲骨文初文為"匕"。《說文解字》:"從反人,相與比述也。"《周禮·大司樂》:"以享先妣"。

妣,原指母親或祖母,有個成語叫做“如喪考妣”,意思是好像死了父母一樣,這個詞出自《尚書》。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尚書·舜典》

在甲骨文中被祭祀的女性中,只有商王的正式配偶才能稱為妣。所以,甲骨文卜辭中的某王母妣某是一個特定的稱呼。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後母戊鼎如果是為了祭祀商王之母親而製作的青銅鼎,其銘文應該和甲骨文中一樣,應該是四個字,即後母妣戊!

第三,甲骨文卜辭中的婦某,是一種官爵稱號。張光直先生研究表明,諸婦和諸子族在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屢見,都屬於一種類似於官爵之尊稱。

所謂婦好,就好比後世的秦王,趙王一類王爵,不過這個婦爵是女性貴族專用的。

因此,婦好墓中出土的大量婦好銘文青銅器,應該是其未被封為王后之時使用的。司母辛鼎,則是其被商王武丁冊封為王后之後鑄造的青銅器。

婦好卜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由於甲骨文母女通用,大乙母其實是大乙妻,王亥母亦然,所以這個後母戊鼎並不是正確名稱。所謂的後母戊其實是“王后戊”,但當時的法定名稱應該是“司女戊”。這個司女就是諸婦之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王后或皇后了。

因此,司母辛鼎,應該命名為司女辛鼎。同理,所謂後母戊鼎正確名稱應該是“司女戊鼎”、這個司女,就是女後,也就是女王,即商王之妻。

為什麼不叫司母戊鼎呢,還是因為母在今天特指母親。而司女,則可以視為一種尊稱,即主管諸婦之女性,也就是商代的王后。這從司字的含義上也可以得到證明。

司,是一個會意字。表示一個人用口釋出命令,有統治、管理義。從反後,意思說,與帝王"後"相對為"司",即有司。本義是職掌,主管。《百科》

後母戊鼎出土位置

結語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司女,就是執掌諸婦(商王嬪妃)的女性,這個司女無疑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商王王后了。

所以,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後母戊鼎”正確名稱應該是“司女戊鼎”,它是商王武丁為自己的王后戊製作的國之重器,是王后戊身份地位的等級象徵,因此在戊死後被埋藏或供奉於其墓之墓道!也只有武丁王,才有這個經濟實力,使用上千公斤的吉金來鑄造這樣一件國之重器!

這或許才是這件青銅國寶銘文的歷史真相。

16
最新評論
  • 1 #
    有道理,就是母的甲骨文是什麼樣子呢?看一下
  • 2 #
    有道理!怎麼叫都比後母好聽
  • 3 #
    商朝文字有太多的通假字,現代人能識讀的不多。
  • 4 #
    郭沫若他是個糟糕的專家,他根本就不懂考古!
  • 5 #
    商朝的王很搞笑,不是什麼商紂王商湯,挖出來來的都是甲乙丙丁戊這類的名字,這個現象怎麼解釋呢?
  • 6 #
    過兩天,說不得,還要改成“始(女司)戊”鼎。
  • 7 #
    言之有理,要坐實的話,要用從另一方面再找證據,坐實這個結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文樹新:翻譯家文潔若的二姐,17歲與已婚老師私奔,18歲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