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越是情緒化的人,他的人生越容易出現坎坷,而較為理智的人,人生則較為平順,就是因為他的理智慧夠讓自己停留在應該停留的地方。
因為一個人是否存在智慧,就在於他能否懂得自己“所想”和“應該”之間的區別,一個人是跟著自己的主觀情緒前行,還是能夠理智的明白自己該做些什麼,該說些什麼,這個非常重要。
就像《莊子》之中說的一句話: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人有修者,乃今有恆;有恆者,人舍之,天助之。
意思就是說:散發自然光芒的人,人們看到這個人,如果也要修習此道的人,就是照常規辦事;照常規辦事的人,別人就來和他做鄰居,天也會來幫助他。
對於世俗之中的很多人來說,思想意識和客觀規則是並不相符的,也就是通俗所說的慾望大於自己的能力,或者大於自己的客觀環境,當自己不知道自己該擁有什麼,而一味去追逐慾望不知停止的時候,那麼最終他也會受到私慾的毒害。
孔子在魯國做相國的時候,當時齊國君王認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那就是孔子只要在魯國當丞相,魯國一定會逐漸強大起來,這在無形之中就會對齊國造成威脅,所以齊景公就在家裡想辦法,跟大家商量這個事情。
這個時候有一個大臣叫黎彌,他出了一個主意,就說:“我們或許不能爭取讓孔子來到齊國,但是我們可以讓孔子不能在魯國待下去。”
後來沒過多久,他就用八十個美女一百二十輛車賄賂給魯國的國君和季恆子,季恆子剛開始是不好意思接受的,畢竟這個事情在無論品行還是道德等各方面都沒有好的影響。
但是沒過一段時間,他就忍不住穿上便裝,裝成普通老百姓去看,看了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越看越喜歡,回來之後就建議魯定公將這些美女名車都留下。
就這樣,黎彌的計策成功了,但是這件事情卻對孔子產生了非常大的打擊,因為孔子此時覺得自己的君主居然是一個如此貪財好色之人,自己辛辛苦苦在品德事業上耕耘了那麼久,沒想到自己的君主卻做出這麼諷刺的事情,於是孔子便說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也。”
到了年底的時候,孔子作為大夫應該收到一塊祭肉,可是這一年他並沒有收到,這個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已經不再受重視了,於是就收拾行囊,帶著弟子離開了魯國。
後來賢德的孔子被排擠出去之後,魯國逐漸開始衰敗。
二、老子說過“知足不辱”的道理,知足就是讓理智站在自己的情緒之上,去把控一切應該把控的事情,而不是總貪圖自己情緒意識之中追求的人生。
《小窗幽記》之中說:事遇快意處當轉,言遇快意處當住。
意思就是說:事情發展到最順利的時候就應該見好就收,話說到最開心的時候就應該適可而止。
對於一個人的行為來說,要停止在應該停止的地方,不要一味追求本身就不符合自身規律的事情,即便得到了,也難以維持一個好的結果,這就是關乎行為的智慧。
而對於言語來說也是如此,“言遇快意處當住”,就是指謹言慎行的智慧,這也是收斂自身情緒意識,讓言語適度的道理。
有一句話叫:小善小惡,最易忽略。凡人日用云為,小小害道,自謂無妨。不知此‘無妨’二子,種禍最毒。今日自暴自棄,下愚不肖,總只此‘無妨’二字,不知不覺,積成大惡。
很多人總覺得微小的言辭或者不經意的一句話,對於人生來說無妨,但是當這個“無妨”積累的多了之後,就會積累成怨恨,而怨恨就是造成惡的根源,而在這背後都是因為言語不夠謹慎所帶來的禍患。
就像《菜根譚》中所說一句話,叫:“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一個人越是在得意風光之時,越要謹言慎行,因為人極容易被當下的順境衝昏頭腦,在意識的遮蓋下看不清自己應該存在的狀態。
驕縱是一切錯誤的前提,因為當人處在這種狀態下,根本不能判斷言行的對錯。
就好像很多人總喜歡好為人師,企圖凌駕在別人之上,甚至出言詆譭或者諷刺別人,這都是悄悄給自己埋下了禍患,而禍患非一日釀成,小惡是積累大惡深淵的起點,所以說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個“知”不僅僅是知道,而是智慧。
智慧的人從來不在言詞上誇誇其談,更不會刻意炫耀自己的知識廣博,這一切都是教我們謙虛低調,以冷靜審視當下的道理。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
1 #有一句話叫:小善小惡,最易忽略。凡人日用云為,小小害道,自謂無妨。不知此‘無妨’二子,種禍最毒。今日自暴自棄,下愚不肖,總只此‘無妨’二字,不知不覺,積成大惡。 很多人總覺得微小的言辭或者不經意的一句話,對於人生來說無妨,但是當這個“無妨”積累的多了之後,就會積累成怨恨,而怨恨就是造成惡的根源,而在這背後都是因為言語不夠謹慎所帶來的禍患。
-
2 #第二段很好,緊扣主題,但第一段引用莊子的話和所舉的孔子故事,與引言和主題並不太相符。
-
3 #行為!言語!適度! 謙虛!低調!正直! 感謝!國學老師了!
-
4 #走過坎坷的人更活得精彩,譬如秦怡。過於理性,通達人情世故,宜平順但難得精彩。
-
5 #《莊子》: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人有修者,乃今有恆;有恆者,人舍之,天助之。
-
6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越是情緒化的人,他的人生越容易出現坎坷,而較為理智的人,人生則較為平順,就是因為他的理智慧夠讓自己停留在應該停留的地方。
-
7 #言多有失,話到嘴邊留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