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道至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
其實本質上並不高高在上,而與我們的人生與生活密切相關。
有人說: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
換個角度,如果把我們的人生分為過去、現在、未來,
不妨用佛家的心境去看待過去、用道家的智慧立足當下,用儒家的精神對待未來。
跟佛家,學會放下過去佛家教會我們的內心修煉,
最重要的是一種自在的心性。
如果用三個詞概述佛家所倡導的人生主旨,那便是:看破,放下,自在。
人生,由看破開始,
在放下中前行,於自在中成就。
“放下”是“看破”與“自在”的橋樑。
如何能看破?什麼是自在?
只有懂得放下的真諦,才能瞭解。
有這樣一個故事。
老和尚帶著小和尚下山,在河邊看到一位過不了河的年輕女子。
小和尚自己蹚水到了河對岸,老和尚卻背起女子幫助她過了河。
小和尚問道:“師父,我們僧人是不能近女色的,您為什麼要背那名女子過河?”
老和尚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麼還揹著呢?”
我們的人生之道,不也是如此嗎?
剛過去的2020年,
你一定經歷了很多挫折悲歡,
是否還要繼續揹著?
那些我們一直揹著的東西,
就叫做“放不下”。
何為看破?看破什麼?
便是我們所背的事情之虛妄;
何為自在?
便是放下這虛妄的包袱後的輕鬆安寧。
我們活得糾結,
在於那些早已過去的事兒還放在心裡;
我們活得太累,
在於我們背了太多本該放下的包袱。
這就是人生太累與痛苦的真相。
要懂得適時放下,適時清零。
《六祖壇經》中問:
“道須通流,何以卻滯?”
"道"原本非常通流順暢,
沒有阻礙,所謂的“卻滯”又從何而來呢?
《金剛經》中答: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一切的事都如夢如幻,
如水面的氣泡,如鏡中的虛影;
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
如雨夜的閃電,瞬息即逝。
我們平時所看到事物的形與相,
都不是真實的形與相,
事物真實的形與相是“無相”。
只有這樣的覺悟,
才能真正做到不糾結、不執著,
達到“遠離一切眾相”而“無所住”,
如此方能得到真正修行的解脫。
站在新的一年的開端,
我們要學會放下過往,往事清零,輕鬆上陣!
跟道家,學會變通當下道家文化教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
是一種通達的思維。
道家文化講天道人德,順應自然。
什麼是天道?
《道德經》有言: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停息,迴圈執行而永不衰竭;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世間萬物的生死輪迴、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
《周易》中講的也是此番道理:
“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變化前進不已,就是“易”;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上述內容,說的正是大道的規律:相反相成、物極必反、迴圈往復。
什麼是人德?
依天道而行,合天道之理,乃最高人德。
天道執行形成一種勢,依天道而行便是順應這種勢,這便是順勢而為。
如何順勢而為?
對於為人,老子講究順其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對於做事,《周易》講究靈活變通: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如此,人生方能從容,從容做人,從容行事,從容自然的成長。
古語有云:“識時務者為俊傑”。
放下過往、輕鬆上陣,
在形勢變化之時懂得從容轉身,以柔克剛,
方能不斷向前,以不變應生活之萬變!
跟儒家,學會奮進未來儒家文化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
是一種奮發進取的行動力。
有人說:“人生的最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當我們擁有了佛家的自在心性、道家的通達思維,
便有了出世之心,之後就是進取有為、建功立業了。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大學》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孟子》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一個人入世的本質,是擔當,
“窮”就為自己與家人擔當,
“達”就為國家與天下人擔當,
這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儒家奮進者的氣質,便在於此。
回頭看過往,皆為荒涼;
立足當下,樂觀的向前看,才是希望所在。
眼裡有火,心裡有光,
付諸奮鬥,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結語已經過去的,學佛家的放下過往,輕鬆上陣;
當下經歷的,學道家的靈活變通,以柔克剛;
著眼未來的,學儒家的自強不息,拼搏進取。
這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至深內蘊,也是我們人生的至真味道。
-
1 #結語 已經過去的,學佛家的放下過往,輕鬆上陣; 當下經歷的,學道家的靈活變通,以柔克剛; 著眼未來的,學儒家的自強不息,拼搏進取。
-
2 #“儒神佛道茅矛賢匈”八家不是三家。
-
3 #放下過去,變通當下,奮進未來!
-
4 #放得下、想得開、拿得起
-
5 #好文,放下才能擁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