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不為高官願得閒,人間有味是清歡

上篇說到蘇軾由黃州離任,他迎來了自中舉以來的第二個高光時刻,此時他45歲,老樹發新芽。這是因為新皇帝即位,但剛剛9歲,由他的祖母英宗的皇后攝政。宋朝很特別,陳橋兵變起家,武力一直不足,男人扶不上牆,但接連有賢德的皇后出現。在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現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勢,在他晚年歲月裡,若不是神宗皇后代攝政事,他就客死蠻荒了。宋代的皇后權力慾都不是很強,並不喜歡聽取臣子的朝堂辯論,政策紛爭,做事都出自於直覺和本心,這也許正是她們能明辨是非,判別善惡的原因。

太后將司馬光任命為門下侍郎,相當於副宰相,而且怕司馬光不就任,是派武裝兵士把他從家中請出,“護送”到官衙裡去的。有宋一朝“大家”疊出,三蘇、王安石、司馬光、後面還有程灝等等,這些“大家”雖然政治理念不同,但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在裡面,比唐朝的牛李黨爭和明朝的東林黨與閹黨之爭文明多了,可見如果真是憂國憂民就應該對事不對人,不要人格侮辱和趕盡殺絕。

司馬光當政,立即將王安石的一切政令全部中止或廢除,重新改弦更張。蘇東坡也在八個月之內,擢升了三次,升至為皇帝草擬詔書的“翰林學士知制誥”。這個職位可不僅僅是個翰林,這是一個永遠由名氣最高的學者擔任的職位,往往是擔任宰相的前召,屬於三品官,宰相是二品,至於一品宋朝幾乎沒有頒贈過。

在此期間,東坡先生有一首行香子.述懷的詞: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酌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樂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從中可見,蘇軾不是一個政治慾望強的人,他一生中貫穿著佛道兩種處世理念,有哲理又隨性,寄情山水間,懶理世上事。他嚮往的是: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東坡任翰林學士知制期間,他擬了有八百道聖旨,妥帖工巧,簡練明確。文字寫來引經據史,輕而易舉。蘇東坡去世後,有一位姓洪的官員,接替他的職位,洪姓官員對自己的文才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僕,他比蘇東坡如何?老僕回答說:“蘇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這就是天才和人才的區別吧。

2、軟硬兼宜,佛道雙修

蘇東坡在京都時名氣之盛,達於極點,備受文人、朋友崇敬。司馬光死後,當代學者之中,無人能望其項背,雖然他並不適合宰相之位,但大家公認,以人品論,在整個官場之中,他是巍然高出於眾人之上的。他也提攜了許多後人,其中以黃庭堅、秦觀、張來、晁補之最為出名,這也是後人盡知的“蘇門四學士”,後來,又增加兩個,一是李鹿,一是陳師道,共為“蘇門六學士”。

這些人的詩文風格有的與蘇軾差異很大,比如秦觀以婉約見長,這裡面存在一個誤區,蘇軾是豪放派不假,但婉約起來也韻味十足。另外蘇軾當不了宰相的原因也與他的處世思想有關,比如看王安石的文章充滿了時政思辯,他是可以稱之為政治家的,但蘇軾的文章常常勸人出世,他是佛道兼修的,這樣的人是不適合從政的。

蘇軾的婉約詞有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所以說現在的文藝青年要感覺蘇大學士,是他給你提供了裝的詞庫。

定風波是蘇軾常填的詞牌,豪放版的我們在第一篇裡介紹了,這裡再看一首婉約版的。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

風起,雪飛炎梅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

微笑,笑時尤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好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學士調侃起來人也很婉轉,這裡此心安處是吾鄉,貫徹了他一慣的道家思想,但他也不是一直消極的。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當然這時的蘇軾已經是歷經滄桑的中年人,不再是少年不懼歲月長的階段了,他和普通人一樣,誰道人生無再少只是間歇性的,更常見的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就像林語堂先生評價蘇東坡那樣:他是大事聰明,小事糊塗。但構成人生的往往是許多小事,大事則少而經久不見。總體來說蘇軾缺少政治家必備的洞察力、堅韌力、主動性、敏感性,他也缺少政治家的深不可測和喜怒不形於色。但這樣真實、沒有攻擊性的性格也正是大家喜歡蘇軾的原因。

3、平易近人,風趣幽默

蘇軾是有大才華的,也當過大官,但他從沒有官架子,也沒有看不起愚鈍的人,他就像個孩子一樣,不論貧富貴賤,只看脾氣緣分。

他貶於黃州,一將喝多了回家敲不開門,做了一首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醒,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以後誰喝多了,媳婦不給開門,就在門前背一首東坡詞,靜心消氣。

 蘇東坡和佛印更是真真假假的有很多,一次他倆去一座寺院遊玩,在前殿,他倆看見兩個面貌猙獰可怕的護法金剛。

  蘇東坡問:“這兩尊佛,哪一個重要?”

  佛印回答:“當然是拳頭大的那個。”

    到了內殿,看見觀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蘇東坡問:“觀音自己是佛,還數手裡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樣禱告求佛呀。”

  蘇東坡又問:“她向誰禱告?”

  “向她自己禱告。”

  東坡又問:“這是何故?她是觀音菩薩,為什麼向自己禱告?”

  佛印說:“你知道求人有多難,求人不如求己呀!”

  還有一次,蘇東坡想用“鳥”這一有不雅含義的字開佛印的玩笑。蘇東坡說:“古代詩人常將‘僧’與‘鳥’在詩中相對。舉例說吧:‘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還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我佩服古人以‘僧’對‘鳥’的聰明。”

 佛印說:“這就是我為何以‘僧’的身份與汝相對而坐的理由了。”

蘇東坡整體上是個樂觀的人,不怨天尤人,為人寬厚,交遊寬廣,不裝也不清高,有大才華,也不矯揉造作,所以說出: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閒散難;忍疼易,忍癢難。他有一種浩然之氣,像蘇東坡這樣的人,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莊子 | 是如何珍惜生命,看淡生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