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正如清代姚止庵在《素問經注節解》中所釋:“疏其壅塞,令上下無礙,血氣通調,則寒熱自和,陰陽調達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因為人體氣機失去正常的運動狀態,即氣機出入阻隔,升降失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中醫對病因、病機的基本觀點。朱震亨就曾說過:“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矣。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從而強調了氣血淤滯在發病學上的重要地位。他倡導氣、血、溼、熱、痰、食“六鬱”之說,認為此六者既可單獨致病,亦可合而為害,但其關鍵在於氣鬱。因此他治療淤證,首重調理氣機。

實際上,氣血暢通的理論不僅在疾病的治療上有重要指導作用,對於養生保健方面,特別是對疾病的預防和抗老防衰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進一步提出:“若五臟元貞通暢,人即安和。”所謂元貞者,即五臟真元之氣,也就是朱震亨《格致餘論》所說的“人之所藉以為生者,血與氣也”。

中醫氣血養生保健的方法十分豐富,其中如體育鍛煉中的五禽戲、八段錦,以及吐納導引、針灸按摩、藥浴足浴等諸多方法,究其主要作用原理,無非是疏通臟腑經絡氣血,以保持機體旺盛的生命力,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

氣血淤滯是導致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這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目前社會上有不少人對補品的作用產生誤解,片面迷信補品能強身健體,常年服用堅持不懈。誠然,對於體質虛弱者來說,因人而異地服些補品確有一定益處,這無可厚非,但需慎防滋而呆胃,補而壅塞,導致人體氣血阻滯,產生很多不良反應。

對此,清代醫家王孟英早就提出告誡,他針對當時“不知療病,但欲補虛,舉國若狂”的局面,大聲疾呼“一味蠻補,愈閡氣機,重者即危,輕者成錮”,極力反對濫用補劑。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