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樊登講論語》,真得讓我有很多“一語驚醒夢中人”,豁然開朗的感覺。同時也會發現,孔子的大智慧,精闢的言論,在當今時代,依然可以為我們每個人所用。無論是為人處世、處理人際關係,亦或是企業管理等方面,都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向前。
之前提到了“過猶不及”,今天則說一說和人際關係相關的“界限感”。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樊登講論語》一書中,對於孔子這句話的解釋是:朋友如果犯了錯,走錯了路,你要忠告他,好好地去引導他。假如你說了該說的,做了該做的,也規勸了他,還是勸不住,那就別勸了。這就是分寸,是尺度。如果非要長期規勸,就會自討沒趣,甚至自取其辱,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
每個成熟的社會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認知、獨立的思想,對待事事物的獨立判斷等。所以,任何人都不希望被他人強迫、擺佈、操控,不希望他人左右自己的決定。
親子之間要有界限感。父母應該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獨立思考空間,讓他們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做自己的主,為自己做的事、說的話負責。要讓他們知道,父母不是永遠的靠山,待羽翼豐滿之時,還是要自己獨立翱翔於浩瀚的天空,自己去面對艱難險阻。
夫妻之間要有界限感。說白了就是要給對方一定的空間。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中提到“婚姻是一個人的事”。這個觀點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不認可。在作者看來,如果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那麼其中一方無論做多大的努力,都只有百分之五十以內的效果,這就導致很多人在婚姻中抱怨。如果你認為婚姻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要把自己管好,不要老想著去改變對方,這樣兩個人的關係反倒可能會更加融洽。
與父母和親朋好友之間同樣要保持界限感。
人們常說“你以為的不一定就是你以為的”。所以,不要把個人的喜好、對事物的認知和判定強加於別人的思想上。把更多的目光看向自己,多從自己身上發現問題,做好自己該做的,說自己該說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當然,孔子也說了“過猶不及”。
界限感,並不等於要遠離,並不是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要懂得張弛有度,掌握良好的分寸感。
人與人之間,只有在最舒服的狀態下,才能和諧相處,攜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