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一般是陰曆的十二月初八,而今年的臘八節很特別,它緊隨元旦之後,2020年的第二天,便是臘八節,臘八緊隨元旦後,雙節喜慶迎新年。尤記得小時候的一句順口溜: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想著這曾經哼唱的童謠,思緒又飄到了遙遠的故鄉,那故鄉上空嫋嫋的散發著濃香味的炊煙。
盼過年,盼臘八,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節是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在老家是過大年前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只記得那時在臘八前夕,家家戶戶都在用心準備。
那時姥姥常給我講有關臘八節的起源與傳說,姥姥是小腳女人,大字不識一個,但她講的故事卻繪聲繪色,引人入勝,我特別喜歡聽,那時姥姥告訴我:相傳明代有一個農民出身的皇帝叫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十分貧窮,曾在老鼠洞內掏得多種糧食熬粥而食,並且吃得十分香甜。當皇帝后,山珍海味吃膩了,在臘八這天又想起了那鍋粥。
姥姥講得平平淡淡,卻引起我的無限暇想:臘八節令人懷念,臘八粥肯定好喝。這樣想著,更加盼望早點喝到母親親手熬的那大鍋臘八粥。
母親早在臘月初五那個集就準備好了熬粥的各種食材,又考慮了家中每個人的口味,準備熬兩種粥,分別用兩個大鍋。那時見母親購置了各種各樣的豆子,花生,紅豆,幹豆家裡自己種著就不用買了,只買了紅紅的大棗,黑黑的香糯,晶瑩剔透的白糯米和蓮子百合等,一些我都叫不上名字,母親用塑料袋封好口,一一放在灶臺上面的小半牆上,那一排排白色的塑料袋勾起了我無限的神往,望著望著,彷彿聞到了濃濃的粥香撲面而來。
往往是在臘八節的前一晚,母親就把灶臺前面小牆上那些寶貝一一拿下來,分別抓一些放入不同的兩個大盆,分易泡的和不易泡的,還有不用提前泡的,放入兩個大鋁鐵盆,倒入適量的溫水,然後再用另一個大空盆扣上,說是遮灰塵也泡得快些。那時我很好奇,時不時地會掀開盆蓋看看,母親總是嗔怪地說著:看什麼?小饞貓,生的又不熟,不好吃呢!等熟了少不了你的份,安安穩穩一邊呆著去。
我就跑到大街上和小夥伴們玩起來,一起手拉手哼唱著那首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眼前又出現了朱元璋的影子,呵,皇帝都懷念那臘八粥呢,何況我們呢!玩累了,便回家睡覺了,心裡直盼望明早的臘八節。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母親就早早起床了,只聽見倒水的嘩啦聲與木柴嗞嗞的燃燒聲,我立刻睡意全無挺身而起,只見灶臺裡熊熊的火苗舔著黑黑的鍋底,不多久,家家戶戶裊裊炊煙起,濃濃的甜香味瀰漫在整個村子上空,那時我常常爬到我家豬窩的牆的上面,高高地觀察各家的炊煙,便知誰家的臘八粥熬好了沒,那時真是裊裊炊煙起,濃濃臘八香呀。
一起喝臘八粥,溫暖又幸福
等到濃郁的甜絲絲香味直衝鼻端,村子上空嫋嫋的炊煙已零落,各家各戶都坐在灶前已開始品嚐了。
那時母親在灶前放一張大長桌,把舀好了的粥整整齊齊放兩排,一排一個類別,有放冰糖熬的,有不放冰糖熬的,小孩子們一般選擇放糖的,大人們一般選擇不放糖的,我那時特喜歡吃甜食,母親只放冰糖還不過癮,往往還要另外又放上一勺那似雪的白糖,輕輕地灑在粥的上面,看著它一圈圈地消融,慢慢地香消王損,不用吃,香甜就已經沁入心脾。
於是趕緊用匙子攪拌起來,像小豬一樣唏裡呼嚕地吃起來,吃了一碗又一碗,肚子撐得溜圓了,嘴巴還想吃,這時母親往往會對我說道:美食不可盡用,吃飽了就行了,留著下頓再吃。這時往往全家人都會一起齊刷刷看向我,我直朝他們做鬼臉,他們也被我惹笑了,都停下了碗筷,談論著來年的打算。
哥哥姐姐談一下下學期學習的目標,父母談論一下下年的種植計劃,我談論著如何和小朋友們玩哪種跳房子游戲。那時父親總會做一個總結性的發言:過了臘八很快進入大年了,各人一定要有個下年的個人打算,早努力早去實現,不要過渾渾噩噩的日子。
父親的話是在每年的臘八都會講的,但我們卻百聽不厭,父親只有小學文化也講不出深奧的哲理,但那些年他的話我們都深深記在心裡,因為年年不同,歲歲不同,個人計劃與目標肯定會有所改變,尤其是對於正在成長中的我們。
而今父親雖早已離我們而去,每到臘八,我都會想起父親那溫馨而樸實的叮嚀,回顧一下自己那些沒有實現的種種遺憾,看看能不能在新的一年裡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就這樣平凡地走著,在臘八粥的溫暖裡,不覺已步入到了中年,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也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感覺也已經足夠了。
今又臘八至,父親的話又縈繞在我耳邊,今天女兒也買好了各種食材,打算回家和母親一起過臘八節,重溫小時候的那些美好的回憶。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兒時的童謠又迴響在我耳邊,願每年的臘八都有粥可溫,都有情可訴,願那碗溫暖而又暖心的粥,能夠永遠陪伴著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