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讀者》開場,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在文學的世界裡,有太多太多關於故鄉的描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那是一份親近。當有一天我們走得很遠,走得很久,會發現故鄉,就像是媽媽綴釦子的針線,穿透了我的心胸。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或者若干個故鄉,地域的故鄉安放我們的身體,精神的故鄉安放我們的靈魂。
故鄉,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念念不忘的記憶,一處風景,一個背影,一個夢想,一個故事,一山一水都讓我們流連。倘若讓我講最難忘,最念想的是什麼?也許一時真的會出現短暫的空白。是的,故鄉,是一份難言的親近,是一份心靈的寄託,是一份割捨不開的血脈。
故鄉,也正如董卿朗誦的:故鄉,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時,想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地方。有人感慨說:故鄉,只有春節;故鄉,只有冬天,沒有春夏;故鄉,只有長不大的孩子,邁不動腳步的爹孃。
而今,我們大多數人要麼響應國家號召回家創業,要麼就近工作,基本已經難以再見90年代遠赴北上廣那種人山人海的狀景,也體會不到那種他鄉遇故知的感動。尤記得年少時遠赴北方工作的困囧,剛到唐山,天氣乾燥,幾個小時不到面板乾裂,第二天早上起床,滿臉的鼻血,吃飯只見又幹又大的饅頭……真想立即買張回家的車票。幸運的是碰到了一個在湖北工作了很多年的當地大哥,不但介紹了許多老鄉我認識,還幫忙找好了房子。許多年過去了,微信聊天時他還常拿那些青澀糗事打趣我。對於遠離故鄉的人們來說,家就是最好的避風港,故鄉就是最溫柔的地方。
故鄉,如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前隨老一輩人回去祭祖時發現,許多年沒有回去的故鄉發生了大變樣,路已修成了寬大的水泥路,二邊種上了好看的杜鵑映山紅,水庫也變成了旅遊景點,那記憶中破敗的房舍也築成了石頭樣式的民宿,遇到了在上海打工多年的發小,小村子裡見到了一些生面孔,然來都是承包我們這邊農田的四川人。故鄉仍在,情懷依然,但已陌生,故鄉,真的已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細想之下,這正應了《錯誤》中的一句話: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我噠噠的馬蹄,是美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