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無事便思有閒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訊息。
心解:
一個人無事靜處的時候,要檢查自己有沒有閒雜散亂的念頭;處理事務的時候,要覺察自己有沒有浮躁之氣;得意的時候,不要有驕傲自大之態;失意的時候,也不要有怨恨、悲觀絕望的情緒。要時時這麼檢點自己內心,使內心這些浮躁、怨天尤人等等心念和習氣,從多轉少,從厚轉薄,乃至化為空無,才是真正在做學問。
考上博士碩士MBA,那只是知識、文憑上的成就,這些當然也很重要,但嚴格來說,人格的修養和情緒的管理,做人做事做得好,才是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的真學問。現代不少的所謂學歷很高的人,處理社會關係能力卻很差,或者受不得一點挫折,這些都是缺乏古人所指的真學問。
王陽明說,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真正從心地上反省自己,靈魂深處鬧革命,十分不易,但是唯有如此才是人生真正有價值的路。
【原文】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心解:
一個人有了百折不回的真切立志,明白了安身立命之處,就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能夠在實際行動中,生髮出無盡的創造力和應機妙用,成就種種事業。比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隊雖然裝備十分落後,但是有著為國家為中國人民安寧幸福而戰的堅強決心,所以能不怕犧牲並且善於應變,能夠以弱勝強,最終贏得戰爭勝利。
要建功立業,就要腳踏實地去做,如果有些許的想以功業博取個人名聲之心,結果都會發生偏差。而道德的修養,卻要注意一個“虛”字,要放下所有的貪嗔痴慢疑,放下任何的有所得之心,放下任何的執著之念,才能明白“道”的妙處,正如《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否則與真正的大道和德行的提升,只會背道而馳。
【原文】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心解:
一個人不應終日過於緊張忙碌,讓自己疲憊不堪,但是在太閒的時候,還是要行動起來,做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這樣可以化解自己的懶惰之氣。一個人的心,不要總是放縱無拘,但是在凝定內斂了一段時間後,就要適當放鬆心情,好讓天性獲得展開,情致能夠暢達、中和。
實際生活中,我們的心態,往往不是太緊,就是太鬆,兩者都有弊端。佛陀曾經告訴修行者,一個人修行要像琴師調琴,如果琴絃太緊,就容易斷,太鬆又成不了曲調,只有鬆緊適當,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修養道德,為人做事,都應當鬆緊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