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客卿一詞多見於戰國策和史記。其中於秦國最多,但並非僅秦國獨有。《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有“乃拜范雎為客卿,謀兵事”、“秦昭王召見,與(蔡澤)語,大說之,拜為客卿”,《史記穰侯列傳》有“魏冉謝病免相,以客卿壽燭為相”,《史記李斯列傳》有“秦王拜斯為客卿”,秦本紀中又有客卿胡陽、客卿灶,《白起王翦列傳》又有“明年,起與客卿錯攻垣城”,《秦本紀》載為“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可見爵位左更與客卿可換稱。《商君書境內》載“故爵公士也,就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為簪嫋,就為不更。故爵為大夫,爵吏而為縣尉,則賜虜六,加五千六百。爵大夫而為國治,就為大夫。故爵大夫,就為公大夫,就為公乘,就為五大夫,則稅邑三百家。故爵五大夫,皆有賜邑三百家,有賜稅三百家。爵五大夫,有稅邑六百家者,受客卿。大將、御、參皆賜爵三級。故客卿相,論盈,就正卿。就為大庶長。故大庶長,就左更。故四更也,就為大良造。”秦爵制軍功爵五大夫以上為左庶長,從上文看,客卿對應的爵位為左庶長,而且低於正卿。左更位在左庶長之上,可能客卿並非爵號,而是左庶長以上皆可稱客卿。從被稱為客卿的人來分析,胡陽、灶、壽燭事蹟皆不可考,而事蹟祥載的范雎、蔡澤、李斯皆為外國人,根據《太史公自序》司馬錯又似為秦人,因“晉中軍隨會奔秦,而司馬氏入少梁。”其先人入秦,其事當在春秋,考之史籍,《晉世家》載“靈公元年,……先蔑、隨會亡奔秦”時為公元前620年,《秦本紀》又載“靈公六年,晉城少梁”,時間為前419年,又載“出子二年,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時為前385年,又載:“(獻公)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時在前362年,《魏世家》載:“(惠王)十七年,與秦戰元裡,秦取我少梁”,時為前352年,也就是此年少梁才歸入秦國,司馬錯第一次見諸史籍在惠文王九年即公元前316年,是年司馬錯帶兵滅蜀。而在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司馬錯仍帶兵攻楚。此後史籍再無此人的記載。史記稱其客卿,可能是因其原籍屬魏。此外,史記中尚有其他為客卿的記載,如《蘇秦列傳》稱“於是蘇秦詳為得罪於燕而亡走齊,齊宣王以為客卿。”,《樂毅列傳》有“樂毅辭讓,遂委質為臣,燕昭王以為亞卿”,可見當時其他國家也有客卿,而且也都是任以外國人。《資治通鑑·周顯王三十六年》有“ 儀得見秦王 。 秦王說之,以為客卿。” 宋胡三省注:“ 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自諸侯來者,其位為卿而以客禮待之也。”,此說應是。 我們再來看,秦之客卿或為領軍大將,為國征伐,如胡陽、灶、司馬錯等,或為國相,掌一國之政,如張儀、范雎、蔡澤、李斯、壽燭,這些人都為秦國統一六國起過重大作用。而且秦國之人慾為卿位,可謂極難,秦國之人作為攻別國的領軍大將有時才僅是五大夫,如攻趙邯鄲的王陵,客卿位同左庶長,爵第十級,也是位高爵顯,極為高貴,而因秦國勢壓六國,一旦為秦之客卿可謂天下之貴人,權威聲名重於諸侯。而授客卿者往往因一言得君意即得封,屬於破格提升、一步登天,如范雎、蔡澤等,比沙場浴血、逐級晉升的秦人要容易太多,所以秦的客卿位置對於六國的能人異士的吸引力是極大的,這就為秦國招攬了一批當時頂尖的人才,如張儀、范雎、李斯等,這些人在秦國崛起和統一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所以,秦國的客卿制度和二十等軍功爵制都為秦國吸引、選拔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為秦國的強大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應侯范雎

3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周易全解》之蹇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