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周易》的形成及發展過程是複雜而漫長的。易經的形成過程一共經歷了三位聖人,也可以說是四位聖人,伏羲、周文王、孔子,其中周文王和他的第四兒子周公旦合稱一聖。故後人評說易經是歷經:亙古三聖。

第一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說中的先祖~伏羲,據考古發現,在距今約8千至一萬年前,人祖太昊伏羲用仰觀天文,府察地理的方法和得到了河圖、洛書的啟示,最終發明了先天八卦。先天八卦原來只是八個簡單的經卦,也稱為單卦,每卦只有三個爻,而這就是‘’易‘’的最原始形式,它比喻和象徵宇宙間萬物。後來,隨著宇宙不斷運動變化和社會的向前發展,三個經卦已經無法代表宇宙森羅永珍錯綜複雜的萬物變化,於是伏羲將八個經卦進行重疊,推演了重卦,併發明創造了六十四卦。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天書,即“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故《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第二代聖人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周文王,到了周朝時期,周文王根據對伏羲先天八卦的深入研究,發現了因為受宇宙間的不斷運動變化的影響而使星辰與地球間的方位、角度、位置有所偏離,因此推演、校正了先天八卦方點陣圖,史稱後天八卦圖,也稱後天八卦,又名文王八卦。並根據易有八個卦,每卦有三爻,推出了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再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公旦(即周公解夢的作者~周公)整理編輯,併為六十四卦的384個爻寫了註解,即就是現在我們學習八卦時的說明事物吉凶的爻辭。相當於為六十四卦寫了一部《操作手冊》。周易的成書時代大約就在此時。

第三代聖人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孔子到老年五十歲時迷上‘’易經‘’,並寫了讀書心得筆記《易傳》,《易傳》是註解《易經》的文章,讓大家明白易經裡都說了什麼,代表了什麼,孔子對《易經》的學習心得共十篇,因為這十篇文章就象為《易經》配上一對趐膀一樣,使《易經》更容易被人們廣泛所運用,故人們稱這十篇文章為十翼, 因 為‘’翼‘’有‘’羽翼‘’也是趐膀的意思,有扶助之義。所以儒家稱《易傳》為《十翼》,透過孔子的註釋,《周易》這部書才算完整。也即《周易》就是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所構成的。

易學專家周星簡介

周星,漢族,熱愛文學、中華傳統文化,對易經、風水、姓名及命理學有一定研究和造旨。獨創出了快速推干支旬空、快速推日柱干支等困擾易學界多年的計算公式和方法。現受聘於《東方易學家》網路平臺專家組成員,易學與風水專欄撰稿人。

(周星老師2016年應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考察)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月光如霜靜如練,一夢千年一嘆心——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