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是金色的種子
很小很小的時候,讀過一首詩,那是一個一切文學知識都來自《讀者文摘》雜誌的年代。一個月一本薄薄的雜誌來到家中,就像是神話傳說中窮人的孩子突然得到了一大筆財富一樣讓人欣喜若狂。在那悠長的年代裡,我從這本雜誌中收穫的東西是極其豐富的,許多名家、名篇、名言、詩歌,雖然都是一篇篇短小的文字,卻有如甘霖灑進乾枯的大地,令人飛速成長。一個個神奇的作家的名字,落進小小的心田,像一顆顆金色的種子,帶我走進廣闊無垠的文學世界。
前不久,偶然又重讀到顧城的那首非常有名的詩歌《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不由得又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
顧城的畫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也許
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個時刻
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我希望
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
顧城的畫
這麼美的詩句,怎麼讀都讀不夠,像重新回味少年時的心情,一次次的甜蜜與憂傷又如海浪湧上心頭。文學,它究竟是怎樣神奇的物質,竟然能夠帶我們飛過萬水千山、歲月變遷?為什麼我們一走進文學的世界,就彷彿插上了潔白的翅膀,在高高的雲端飛翔?我們的心究竟為什麼,如此需要文學的滋養,我們何其有幸,成為了文學母親的孩子。
2,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這首詩,我第一次讀到,就是在《讀者文摘》上。那時,這本如今更名為《讀者》的雜誌還是叫那個名字。後來有一期雜誌上釋出了公告,更名為《讀者》,據說是與美國的雜誌同名,需要更名。
讀著,讀著,心又一次悄悄地悸動著。然而,突然一個小小的詞語觸碰了我的記憶。
我看到這首詩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顧城的畫
然而,我清楚地記得,我曾無數次背誦過的這首詩不是這樣的。在我背誦的版本里,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請仔細看這一句詩的區別,我背誦的是“媽媽”,而我這時才知道,這首詩的原文應當是“幻想媽媽”。而我立刻就意識到,現在這個版本是正確的,而我從前背誦的那首詩,是有偏差的。
不要小看“幻想”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對於這首詩是極其重要的,正是這兩個字,使得這首詩變得極其合理起來。
顧城的畫
你看他的詩中關於幻想的表達:
1,我想畫下早晨/畫下露水/所能看見的微笑/畫下所有最年輕的/沒有痛苦的愛情
2,我想畫下遙遠的風景/畫下清晰的地平線和水波/畫下許許多多快樂的小河/畫下丘陵——/長滿淡淡的茸毛/我讓它們捱得很近/讓它們相愛
3,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塗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4,我想畫下風/畫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嶺/畫下東方民族的渴望/畫下大海——/無邊無際愉快的聲音
5最後,在紙角上/我還想畫下自己/畫下一隻樹熊/他坐在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裡/坐在安安靜靜的樹枝上/發愣/他沒有家/沒有一顆留在遠處的心/他只有,許許多多/漿果一樣的夢
顧城的畫
3,被藏起來的幻想和很大很大的眼睛小時候我在雜誌上讀到的版本更為簡單,只有這首詩的極少的一部分,但是那也足夠的產生一種狂熱的喜歡了。過了幾年,我在其他地方意外地發現,原來這首詩極長,原來被省略的每一句,都是那麼優美那麼動人。我把這首詩剪下來粘在自己的貼上本上,無數次地背誦。然而對於最後這句話,我始終是有一點點模糊的好奇的,因為我背誦的那句“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它簡單和前面的一切都是毫不相關的,我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突兀的結尾。但是如果單單拿出這句來看,我又很喜歡,所以也就那麼背了下來。
但是這次當我意外發現原詩中竟然多了兩個字“幻想”時,我才突然明白,其實我後來發現的所謂全詩,仍然是被割去了它的神來之筆的。顧城的這首詩,通篇都在寫一種童話般的幻想故事,而他正是透過那些動人的描述,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喜愛幻想的孩子,他將幻想比喻為寵愛他的媽媽,也是與前面的詩句極其相符的。可是很多年前讀到的那首詩卻剪掉了這兩個字“幻想”,實在是可惡。
不由地想到,莫非在當年的語境下,幻想是一種不被人允許的事情嗎?有點兒。小時候,一個小孩子總是沉迷於發呆、想像、幻想,都會被嘲笑為做白日夢。我們的社會真正地理解兒童的心理,走過了一段長久的歲月,在當今閱讀寬容的環境下,人們逐漸理解了兒童世界幻想的寶貴,知道孩子的幻想是不可複製與模仿的。很多人一長大就俗氣了,可是還有一部分人始終像孩子一樣天真,沉溺在幻想的童話城堡中,為我們帶來許多彩色的夢。比如顧城。幻想媽媽,的確過於寵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