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孔子曰:“凡人心險于山川,難知於天”,主要強調了人心比山川還險惡,知心比探知天象更困難。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知他人(對手)難,知自己更是難上加難!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銘刻一句著名箴言:“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還把它奉為 “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徵。這裡的自己就是講的自知!可見,在古人智慧中就深知知己的份量與意義。

1

自省乃自知的良藥

就個人而言,知己就是了解自己,自己準確的認識自己。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就是自己,怎能說不認識、不瞭解自己呢?” 其實不然。大多數人可以瞭解他人,瞭解環境,瞭解社會,甚至瞭解世界,但就是不會了解自己,因為了解別人往往可以理智、客觀的去看,瞭解自己則非常困難。我們往往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即:拿放大鏡看別人,拿望遠鏡看自己。往往很容易寬以待己,嚴以律人。這樣看別人就是一身的毛病,總認為自己就是很完美的人。蘇東坡在《題西林壁》一詩中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知己就如當我們深處廬山之中,反而看不清廬山真面目是一個道理,要想更深入的瞭解自己,就得讓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之外,將自己放到一個大的格局下去審視自己,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來分析和評價自己。《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反省就是自知的一味良藥,曾子每日多次把自己作為物件進行審視,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審判官。這樣才能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

2

自知的境界

《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指的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就不會有危險。 這裡的知己、知彼則體現了二者為兩個不同的獨立的系統,只瞭解對方不一定會打勝仗,只瞭解自己也不一定打勝仗,掌握其中一項只是可以大大降低失敗的機率,只有二者都清楚的掌握在手,方能將危險指數降到最低,獲得成功。《鬼谷子》曰:“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見其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譯文:要想掌握情況,要先從自己開始,只有瞭解了自己,然後才能瞭解別人。對別人的瞭解,就像比目魚一樣沒有距離;掌握對方的言論就像聲音與迴響一樣相符;明瞭對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樣不走樣;偵察對方的言辭,就像用磁石來吸取鋼針,用舌頭來獲取焦骨上的肉一樣萬無一失。《鬼谷子》理論是在道的基礎上、具有原則性的前提下講謀略的智慧,運用術來幫助實現成功,比如讓對方開放,是為了探究他的真情,讓對方封閉,是為了堅定他的誠心,總之就是為了讓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各方面的實力。在鬼谷子的自知系統中蘊含了最主要的是人具有共性的特點,那麼只要是人,就有喜怒哀樂,都有避害就利的特點。正因人有此特點,自知則是深入的瞭解自己,捕獲對手相對於自己還具有什麼優勢、劣勢!我們可以看出,鬼谷子的知己則是一個綜合評估系統,即除了單項自我評估才能、明智,遠見等,還將己與彼對比評估遠、近、長、短,有什麼不如對手。這裡多了一層如何揚長避短的含義。鬼谷子的自知系統的優勢在於一般的知己不足以實現真正的知人,這是綜合系統下的最深的知人。從以上看,孫武、鬼谷子都強調了要了解自己,只是在內在的邏輯及側重點又不盡相同。

3

鬼谷子厲害之處

鬼谷子是歷史上被低估的聖人!在戰國時期,鬼谷子隨便放幾個學生下山從政就能受到君王重用,繼而轟動天下,名留青史。為什麼毫無從政經驗的學子會與君王結成相知呢?就如張儀來說,他深入的掌握了老師的理論,將天下時局,各國綜合國力、邦交等進行了綜合分析,最終提出了:“以連橫之術破合縱之策”,最終達到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的影響力。他的學生所表現的抓問題,抓本質,打蛇打七寸的解決問題的獨特性、預見性、格局與一般的才子相比,那就足以鶴立雞群,就像自知的思維性,本質上完全不同於其他學說的“知人”,這也造就了為何鬼谷子的弟子出山皆能受到君王重用的原因。因為鬼谷子理論將自知放在一個更深的綜合系統中去。可以看出鬼谷子的理論是深入的,是綜合的看世界,看問題,看未來

總結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寫字時把這三個要素寫進去,書法就是好作品,你不想嘗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