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一全國之後,為保護清朝皇室的“龍興聖地”,獨享東北豐富的資源,並防止外族入侵,橫跨今吉林和遼寧兩省修築了一條封禁界線,即柳條邊。柳條邊始築於清崇德三年(1638年),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修完。
柳條邊分為老邊和新邊,為不同時期修築。較早修築的柳條邊稱為“老邊”,又稱為“盛京邊牆”,始建於1638年,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築成,全部都在遼寧境內。老邊大體沿襲了明代遼東邊牆的走向和範圍,它東起鴨綠江海口,西止山海關,環盛京將軍轄區北緣,長達1950千米。
從高句麗、明和清三個時期在東北地區所修築的“邊”和“牆”,可以看到其軍事管制的痕跡
晚期修築的柳條邊稱為“新邊”,自康熙九年(1670年)由寧古塔將軍開始主持修築,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成。從威遠堡沿東北方向,一直進入今吉林省,延伸到松花江邊,全長690千米。
柳條邊的修築是清朝管理吉林地區的重要舉措,對穩定清朝在吉林的統治、鞏固後方以及抵禦外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清朝統一全國並建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基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