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大英博物館,擁有產品800多萬件,其中不乏許多世界級的著名藏品:來自雅典巴特農神廟的大理石雕刻、來自埃及的羅塞塔碑、來自中國的《女史箴圖》等等。

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開始贊助環球航行,向海洋霸權主義邁出了第一步,至此之後,英國開始了它的殖民主義擴張之路。英國的艦隊所到之地,所謂的自由與民主的種子就被播下,同時,土地和資源也被掠奪走。

據資料統計,世界上沒有被英國涉足過的國家,只有22個。這一點從坐落於倫敦正中心的大英博物館,便可以看出來,曾經的英國,是如何“罪孽深重”。

隨著近現代各國的崛起,大家開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英國所謂的“日不落帝國”開始沒落,漸漸失去了對於各國的殖民統治權力。然而,每當英國離開一個國家時,總會時不時埋下一顆雷,不一定什麼時候就炸得該國“體無完膚”。

基於英國這種為了本國利益而不斷滋擾、殖民統治他國的霸權主義,在哪裡都摻一腳的行為,所以英國素有“世界攪屎棍”之稱,英國到底給當今的世界政治埋下多少雷,似乎是難以計算的。

分而治之,一刀切政治

英國本土面積狹小,包括內陸水域也不超過25萬平方公里,然而,英國的殖民領地在巔峰時期,甚至超過了曾經的蒙古大帝國。直到如今,英國除了本土的領地之外,還擁有14個海外的領地,足以見得英國的殖民本性。如今深受迫害的,應該算是印度

17世紀英國開始在印度成立殖民公司,對印度進行長達近三百年的殖民迫害。19世紀開始印度陸陸續續發動了多場全民反英的民族起義。

直到20世紀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英國開始逐漸沒落,已無力再鎮壓印度此起彼伏的民族起義。

印度領導人甘地開始發展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對英方案,英國最終沒有辦法,只能退出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然而,英國卻給印度留下了一大堆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首先是英國留在印度的各項現代制度,其實完全不符合印度本土的國情,導致瞭如今的印度雖然人口龐大國土遼闊,但發展依然被諸多限制,無法大展拳腳。這離不開英國在印度的暴力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禍端。

1946年的印度大饑荒,英國殖民統治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封鎖了孟加拉地區的大量運輸系統,導致糧食無法運輸,多達三百萬印度人民被活活餓死

然而英國首相丘吉爾卻將這一切歸結為印度人民本身不加以控制,像兔子一樣一窩一窩地繁衍後代。英國本身在對待印度的方式,像極了第二個希特勒

如今的印度除了難以大展拳腳,還有許多外憂內患。例如困擾印度本身許久的“印巴分治”。由於英國無法鎮壓浩浩蕩蕩的“穆斯林聯盟”,於是提出了“蒙巴頓方案”,將印度一分為二,另一半穆斯林統治歸屬巴基斯坦。

然而由於英國採取的是一刀切的政治劃分,不顧其中民族、社會、信仰、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導致兩國長達半個世紀以來都有爭議。蒙巴頓方案更是導致了1971年,孟加拉也從巴基斯坦脫離出去,成為了孟加拉國。

英國給印度帶去了所謂的自由的種子,然而卻讓原本城邦制的國家印度四分五裂,不再統一。這似乎是英國的慣用伎倆,如果無法徹底殖民一個國家,便“分而治之”。這其中印度與中國的邊界問題,也離不開英國的影子。

20世紀初,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麥克馬洪在未經中國同意的情況下,用麥克馬洪線劃分了中印兩國的國土界限,然而,這其中卻將原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劃入英國的殖民統治區。

這直接導致了中印邊界長達近半個世紀的邊界之爭。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戰,一直到2020年印度騷擾中國邊境,都是源自於英國劃分的這條線。

英國殖民統治印度,雖然給印度留下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工業的底子,以及許多民主的制度,然而英國本身從印度掠奪的東西比留下的貴重千倍萬倍,更是導致了印度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都在收拾英國留下的各種“雷”。

濫用人權,蠱惑人心

中國作為曾經被英國侵略過的國家,英國退出中國後,中國遭到英國“雷擊”的次數並不少。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鴉片。如果說英國是一個到處作惡的國家,那麼離不開他們向世界輸送毒品這一條大罪。英國向清朝輸送鴉片,讓鴉片開始在亞洲盛行,腐朽統治的清王朝憑藉著英國鴉片的稅收,苟延殘喘地延續著自己岌岌可危的統治

鴉片除了讓中國現代化的程序變慢之外,更是毀掉了許多人的身體和意志力,讓中國在很長時間被世界冠以“東亞病夫”的罵名。

直到現在,由於毒品的暴利程度過大,依然有許多人屢禁不止做起了販毒生意,中國每年在緝毒禁毒上的消耗都是巨大的。這一切都源於英國將鴉片大量傳入中國

英國埋在中國的第二個雷,就是如今的香港。英國殖民統治者在1842年“租借”了中國香港地區,這期間長達155年。在他們對於香港的“租約”即將到期時,他們並不想歸還香港,甚至多次提出“續租”的概念。

在長達22次的談判後,英國屈服於中國的強硬態度,只能無奈歸還。然而在他們離開香港前,卻沿用了他們一貫的埋雷做法。

先是設立了《香港人權法》,這個所謂的理想化的法律,連英國本國都無法正確消化,他們便濫用在香港,將原本屬於英國的價值觀不合時宜地種植到他國身上。“濫用人權”是英國多年來蠱惑人心的伎倆。

而英國在香港第二個埋的,便是香港的許多社會精英,他們全都忠於英國的統治,卻留在了中國,據說這些社會精英數量高達五萬人,他們身居高位,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實力與能力,英國將其留在中國,其心可誅。

而第三個雷莫過於香港的秩序法。在英國殖民統治者未離開香港時,秩序法中市民示威是需要向政府申請的,然而在香港迴歸前幾年,他們篡改了這條法紀,香港市民即使是暴動示威,也不需要經過警察批准,想怎樣做就怎樣做,美其名曰:民主

這些所謂的“民主”思想的植入,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爆發出來,但是長久以往,便會隨著諸多城市病的顯露而爆發。

前兩年的香港市民,遊行示街,想要所謂的“民主”。這些點點滴滴、追溯求源,都離不開英國二十年前在中國埋下的一個又一個的

以夷制夷、借力打力

而說到英國的制衡之道,總離不開它殖民主義中“以夷制夷”、“借力打力”這一套,這也是他們一貫的埋雷手段。

英國雖然國土面積狹小,然而遠離大陸,四面臨海,這給予了他們一個非常穩定的發展環境。文明發展的要求首先是穩定,這是被諸多歷史佐證過的觀點。所以在率先發展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經濟不可同日而語,進攻性現實主義也開始發展起來

首先是西班牙透過航海殖民擴張,成為歐洲的海洋霸主,英國為此與西班牙發生了諸多利益矛盾,便聯合了法國和荷蘭,開始進攻西班牙,最終擊潰了西班牙的艦隊,一躍而上成為海洋新霸主

隨後,18世紀中葉,法國崛起的時候,英國又一邊進行自己的殖民統治,一邊援助普魯士牽制法國的崛起,於是歐洲諸國群雄並起,爆發了所謂的“第零次世界大戰”,除了法國、普魯士、英國,還包括奧地利、俄國等國家參戰,可謂是熱熱鬧鬧,一鍋亂燉地打。

而這場戰爭順利牽制了法國的歐洲戰場,使法國在後期打得十分被動,只能認栽。最終英國佔據了印度這個香餑餑,法國徹底失利。

在《巴黎和約》中,只能將加拿大整個割讓給英國,英國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法國,也隨即引發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

英國在諸多戰爭中,一直是見風使舵的強手,這與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一句話脫不開干係: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句話也被丘吉爾多次引用。他們將這種達爾文主義運用到了對於世界各地的殖民戰爭中,其中不乏如今的以色列,中東戰爭說到底,還是英國埋下來的一個雷。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自古以來,諸多國家為了爭取耶路撒冷的領導權而大打出手,後來又因為石油資源的爭奪、領土完整的爭取,中東戰爭陸陸續續打了半個多世紀,依然沒有停止。而這一切,還要從英國說起。

19世紀末,猶太人大批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後來,英國又將穆斯林聯盟移到巴勒斯坦。

兩個宗教時常大打出手,20世紀初,英國發布了《貝爾福宣言》,直接將其分裂出了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人國家。

此後長達一個世紀,由猶太人建立起來的以色列國家,都在遭受戰火流離的困擾。整個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和猶太人國家的相互干擾,都離不開英國放的一把火。

英國拍拍屁股走人之後,其他國家的人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承受英國留下來的無窮禍患。而英國依舊打著“民主”和“自由”的幌子招搖撞騙。

放眼看如今的英國,以及它一手造就的美國,不過都是用所謂的自由民主、法治文明充當旗號,另行在他國“胡亂攪合”的事實。

霸權主義早已將當今世界搞得亂糟糟一團,像英美這樣胡亂插手他國,從中圖謀利益的做法,是絕對應該被譴責的。

2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人文桐城 | 桐城戴完:明末官場的一股清流